山区百姓致富领头雁——记全国劳动模范金玉琴
23年前,少数民族姑娘金玉琴(布依族)从贵州老家嫁到黄山,在黟县洪星乡红光村安家落户。看到这里满山的木竹资源和乡亲们困惑的眼光,在她脑海中产生一个大胆的计划:创办一个木制品加工厂,提高木材附加值,让乡亲们都过上小康生活。在初步摸清当地木竹原材资源、市场行情、产品结构和销售情况的前提下,金玉琴抓住国家鼓励和扶持个私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自筹资金10万元,于1998年9月正式注册了全县第一家少数民族个私企业——黄山市黟县金元木竹制品工艺厂。
建厂初期,由于产品结构的单一和市场信息的缺乏,一度举步为艰。她深知自身的差距,小作坊经营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于是,在当地乡政府的牵线搭桥下,2005年下半年,先后与东北双盛和浙江安吉万荣公司成功洽谈联营项目,投资35万元新建精制、烘烤车间,新增无级变速砂光机器1、压刨机床及其他机械生产设备。2008年下半年,又投资120万元,新建厂房2000平方米,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另外她与丈夫一同跟其他企业的销售员学习跑市场、拉客户,还独自一人多次赴江苏、河南、北京及东北地区推销企业产品。创业者的拼搏精神感染着企业的所有员工,企业上下齐心协力,逐渐走上了正轨。企业从创建之初的不足10人、固定资产仅7.5万元,年产值不到10万元的家庭作坊小型加工厂,发展到今天拥有员工60余人,固定资产超过千万元,产品远销日本、澳大利亚和江、浙、沪及本省周边地区,经济效益也逐年攀升。2010年金玉琴又把目光投向了高山生态养殖上,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林业产业化路子,利用林场现有的2636亩生态经济林山场的有利资源,到2012年已投资100余万元,开发高山多元生态养殖,将传统养殖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放养和网养相结合的规模养殖,既降低了林区苗木的草害以及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变废为宝,净化自然环境;又为农村贫困家庭和贫困妇女增加了就业机会,帮助和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繁荣山区农村经济,推动山区发展生态养殖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企业的迅速发展给金玉琴带来了财富和光环,但是清贫的身世、创业的艰辛,使日子越过越好的金玉琴始终没有忘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初衷。公司每次招工时,她都公布一个特殊条件:家庭困难户、勤劳而致富无门者、少数民族和残疾村民优先招收。如今,公司60名员工中少数民族和残疾村民占一半,女工占三分之二。在公司,金玉琴把员工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为大家兴建了员工宿舍和食堂,员工年收入人均近2万元,坚持每年征订《安徽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和《江淮》等十几种报刊杂志和其它读物供员工阅读学习,不断丰富和提高企业员工的政治、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在村里,公司收购的木材没立方米比市场价高出50元左右,仅此一项全村村民人均增收200元。遇村里兴办公益事业或邻里有困难,金玉琴也总是带头慷慨解囊,公司创办至今,加工剩下的边角料她经常无偿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当柴禾。给学校捐钱,给孤寡老人捐钱,村民生病出意外她总是第一个赶到,出车出钱出力帮忙解决困难。无论受恩或未受恩的村民,都对金玉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近年以来,又积极支持和带头参加村里开展“村民素质培训”、“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广场舞”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村民素质为目标,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创建和谐红光。在家里,她依旧孝敬公婆,是个远近闻明的贤媳妇。在村里,她平易近人,是个热心肠,遇到乡邻有难之时,总能慷慨相助,曾经有一村民晚上遭遇毒蛇咬伤,她立刻调用厂里正准备装货的5吨东风牌大货车把受伤村民连夜送往医院救治,往返五十多公里,分文不收。当别人问及这些往事时,金玉琴显得很羞涩,总是微笑的答到:这种小事太多了,乡里乡亲的,帮个小忙应该的。
2011年金玉琴众望所归的当选了村支部书记,使她更加感觉到自己的肩上责任重大,上任以来,投资40万元完成了的墩上组林区道路、汤汪村河岭道路一期建设硬化;争取了60万元,实施了墩上、龙岸、汤村、方坑四组的安全饮水项目,实现红光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建成了村文体中心(妇女留守儿童之家、村民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6处农村便民水埠头、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龙岸组路口旅游公厕等,在村主要干线安装路灯30盏,实现了全村亮化;顺利完成85户危房改造;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浙江余姚客商的电子塑料件项目落户县工业园,该项目是该县第一个村级招商入园的工业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后一年内可实现产值3000万,税收60万,将成为红光村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通过个人的辛勤创业和积极为民办事,金玉琴2012年光荣的当选了党的十八大代表,2015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进京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表彰。
如今,十八大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使金玉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山区资源的保护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带领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使她倍感任重道远,又使她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