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强,走出脱贫攻坚路

03.11.2017  19:4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对此,全省农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干劲倍增,信心满满。采访中大家纷纷表示,要树立自强自立意识,苦干实干,早日脱真贫、真脱贫,以实际行动奔向全面小康。

枞阳县钱桥镇宣庄村贫困户吴兆信:苦干实干,脱贫奔小康

  10月31日上午,趁着天气晴好,枞阳县钱桥镇宣庄村60岁的吴兆信收集了一些稻草和山芋藤子,准备晒干作为托管在村黄牛养殖基地的黄牛冬季草料。随后,他又与前来走访的村干部吴海峰协商解决承包鱼塘的道路等事宜。

  吴兆信是钱桥镇宣庄村2016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因病致贫后,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及时为他落实党的扶贫政策,帮助他全家渡过难关。心怀感恩的吴兆信,于今年9月5日手写了一封致广大贫困户的公开信,倡议大家自强脱贫,表达对党的政策和扶贫干部的感激之情,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我现在身体恢复得比较好,对早日脱贫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吴兆信告诉记者,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后,他感到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特别是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给广大贫困户吃了定心丸。而作为贫困户则更要鼓足勇气,树立自强自立意识,用勤劳的双手苦干实干,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在奔小康的路上不拖后腿。

  “党和政府有那么多好政策,种植、养殖都有政策性补贴,我们贫困户有政府补助、领导关心,只要自己努力,肯定能致富! ”吴兆信说,在市、县纪委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关心和扶持下,他家已在村黄牛养殖基地寄养了一头黄牛,年内可分红3000元。前些天,他还与村里商定承包了一口20亩水面的鱼塘,打算在塘养鱼、塘边养鸭,下一步再利用周边的草场养牛和羊。吴兆信对早日脱贫奔小康信心满满。

岳西县五河镇叶河村脱贫户王焰发:有了“智囊团”,脱贫志气长

  霜降刚过,岳西县五河镇叶河村的构树迎来今年的第三个收割季。脱贫户王焰发正忙着在自家的地头整理刚刚收割上来的构树枝,由于右胳膊残疾,老王只能手脚并用将树枝整理成捆。“要是没有这构树,我到现在还是个老困难户哩!”王焰发告诉记者,今年靠种植三亩多地的构树,获利两万块钱不成问题。

  说起如何发展起这致富的好产业,王焰发打心眼里感激叶河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由于身患残疾一直没成家的王焰发多年来只能靠打零工生活,辛苦一年也挣不到多少钱。 2015年,由岳西县检察院派驻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借助村里引进的一家饲料加工企业,以纯让利方式开办了叶河构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饲料原料产业。王焰发也借此迎来第一次脱贫机遇。

  免费供苗、协助抚育、统一销售、所获利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第一次听到这些,王焰发怀疑自己听错了。很快村里送来构树苗让他打消了顾虑。说干就干!种树、除草、施肥……身残志坚的王焰发仅去年就一口气挣下两万多块钱,顺利脱贫。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提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我深有感触,没有扶贫工作队这个‘智囊团’和自身消灭贫困的志气,哪来美好生活? ”王焰发提高了嗓音说道。

  “这还不算呢,我带你去个地方瞧瞧!”收完构树,王焰发又领着记者走过一段蜿蜒的小路,来到一座养猪场。这座养猪场是今年叶河村利用帮扶单位捐助的37万余元资金办起来的,它凭借村里已有的构树和饲料加工厂的优势,以纯让利方式,将养猪收益让全村1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有。王焰发既是这里的员工也是这里的股东,每月有1500元的工资,年底还能根据收益获得分红。如今,王焰发的年收入接近5万元。

  六安市伊甸园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必琼:给我一片荒山,还你绿色银行

  10月31日,秋天的阳光温暖和煦,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钱店村的山头上,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开满了洁白的油茶花。“自打这荒山上种了油茶,我们的日子就越来越好。我和老伴每年打理油茶林能挣到近三万元的收入,穷日子是一去不返了,我打心眼里感谢党的政策和合作社的帮扶。 ”在新栽的油茶树下除草的农户沈仁平对记者和合作社负责人李必琼说。

  在今年10月举办的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论坛上,李必琼的伊甸园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 “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从2011年开始,伊甸园合作社陆续在独山镇的荒山上种植了27000余亩油茶林,今年已有7000余亩成熟挂果。合作社将当地长年不能外出打工、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贫困户登记造册,让他们在合作社务工就业,增加收入。同时,该合作社通过 “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引导贫困人口发展油茶特色种植,逐步将万亩油茶产业园打造成了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的典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坚持精准扶贫,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些内容让我特别振奋。只有发展产业,才能让贫困户脱贫的底气真正硬起来。油茶种植前期投入大,贫困户很难参与,我打算下一步将合作社已经成熟的油茶树部分移栽到贫困户的房前屋后,不仅让贫困户有务工收入,也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油茶产业。 ”李必琼告诉记者,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向农户许诺,将在土地流转30年期满后,将已经完全成熟的油茶林全部返还给农户,“油茶树寿命超过百年,盛产期超过70年,通过返还油茶林,合作社能实现‘给我一片荒山,还你绿色银行’的油茶梦,真正做到产业扶贫,脱贫不返贫,也践行我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企业家的扶贫义务。 ”(林春生 洪放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