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迈向全面小康
吹响脱贫攻坚总决战号角,因户因人施策,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安徽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790.2万下降到2016年的208.1万,减少58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4.7%下降到2016年的3.88%,减少10.82个百分点
10月14日,金寨县大湾村一栋栋易地搬迁的新楼房,坐落在群山的雾气中,如同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马上就迎来党的十九大,我心里特别高兴。去年4月24日,习总书记来到我家,问我到年底能有多少收入,我说6000元。到年底一算账,收入超过1万元。我现在住进了新楼房,还办起了民宿,今年就申请脱贫。”大湾村贫困户陈泽申激动地说。
在安徽经济版图上,大别山区、皖北地区是经济上的洼地。全省扶贫开发区域涉及16个省辖市、70个县(市、区),其中大别山片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共20个、省级贫困县11个。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江淮儿女千年追求的梦想。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向全国发出“精准扶贫”的号令。 2014年,我省对精准识别出的3000个村、188万户、484万人全部建档立卡,又对建档立卡实施“回头看”,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无疑是制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 2015年12月,我省出台实施《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八大以来,我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790.2万下降到2016年的208.1万,减少58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4.7%下降到2016年的3.88%,减少10.82个百分点;2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收入由2011年的 5195.7元增加到 2016年的9890.04元,年均增长18.07%。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李锦斌指出,要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以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为主战场,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
“十大工程”招招精准,打出了气势,更打出了成效
——全省发展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村达到了1073个,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33.3万个;从事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有16万户
10月15日,萧县青龙镇胡庄村贫困户崔海港正在小院里收拾黄花菜的根苗。 “俺种植黄花菜,一年有近8000元的收入,让俺家过上了好日子。相信党的十九大后,日子还会越来越好。 ”崔海港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逢人就夸党的扶贫政策好。
这种当地人以前没有见过的经济作物,跟随着产业扶贫的东风,来到这个皖北小村里扎根落户,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一个主产业。目前,青龙镇种植黄花菜面积已达到400亩,计划年底达到600亩,同时建设一个黄花菜扶贫工厂,延长产业链。
“靠种黄花菜已带动贫困户230余户增收,对今年底全村整体出列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胡庄村第一书记王德孝看来,黄花菜要发展成为地方特色农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十九大就要召开了,我们基层党组织都很期盼。今后还要更加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把产业扶贫搞得更实,让更多贫困户甩掉‘穷帽子’。 ”王德孝说。
十八大以来,全省发展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村达到了1073个,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33.3万个;从事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有16万户。
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健康脱贫、教育扶贫……我省深入推进“十大工程”,完善评估考核机制,力争招招精准,招招见效,打出了气势,更打出了成效。其中,光伏扶贫、健康脱贫等扶贫项目走在全国前列。
光伏扶贫起源于安徽。我省为贫困户建设的一座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均收入达3000元,可以持续增收20多年,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先后有20余省90多个县的考察团到我省“取经”。
在全国率先设定贫困人口医疗费用“351”兜底保障线。贫困病人在县、市、省级医院看病,个人负担分别不超过3000元、5000元、10000元。 2016年,又实施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工程,即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国内率先实现监测评估全面覆盖。我省组织省属27所本科院校19471名师生对70个有脱贫任务的县(市、区),开展了第三方监测评估,对贫困人口首次实现了监测评估全覆盖,有效杜绝了一些地方存在的侥幸心理,杜绝了弄虚作假现象,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五级书记抓扶贫,用非常之策,创非常之绩
——3年后,我省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还有一户不脱贫,我就坚决不撤岗。十九大后,更要加倍努力,扎实工作,把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每一户贫困群众身上,让每个人都有更大的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代表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说,去年一年大湾村共脱贫20户71人,目前村里在册的贫困户还有151户343人;今年计划脱贫34户118人,到2019年有望实现全部脱贫。
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为脱贫攻坚凝聚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在攻克“最后堡垒”的关键阶段,我省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尽非常之责,创非常之绩。
我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组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40个省直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16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省辖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省委、省政府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各地层层签订军令状,各级党政班子“一把手”负总责。
贫困县党政正职 “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确保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工作中。
省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江洪说,我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实行“五级书记一起抓”,持续加大攻坚力度。
驻村帮扶架起精准扶贫的管道。我省建立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工作队驻村等帮扶制度。2014年10月,全省第六批共选派3494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兼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实现3000个贫困村全覆盖。
近日,从北京领取“脱贫攻坚奖”的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第一书记李朝阳,返回村里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村民李介美申请扶贫贷款。他说:“虽然河口村已经出列,但我还会扎根在这里,坚决把十九大即将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基层,带领山区群众奋力实现共同致富。 ”
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河口村注重 “扶智”和 “扶志”,先后成立了秸秆食用菌种植、富硒茶种植与加工、中药材种植、生态黄牛养殖、植保服务、农机服务等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5.87%下降到2016年的1.74%,顺利实现了重点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
河口村是我省驻村帮扶的缩影。今年5月,第七批选派干部再出发,由250家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参加选派的25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已全部到村,“驻得住、扎得下、干得实”成为真实写照。
3年后,我省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千年梦想,浓缩于未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咬定目标、勠力攻坚,7000万江淮儿女将携手步入全面小康的崭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