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明在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脱贫攻坚要做好精准文章
4月7日至9日,方春明副省长在灵璧、利辛等扶贫重点县开展调研时强调,脱贫攻坚要做好精准文章。
一要精准识别。从进村入户调研看,各地都基本上把贫困户识别出来了,而且大多数也得到了群众的公认,但也存在部分贫困户识别不准的问题。在精准识别时,应做到三点:一要细致。贫困识别工作十分复杂,工作量很大,但再难也丝毫不能降低要求,再繁琐也丝毫不能偷工减料。要做好细致工作,深入农户核实收支,查看家庭生产和生活条件,比较农户收入、住房、财产状况,做好群众评议和公示,切实做到程序规范,真正把“不清不楚”变为“一清二楚”。二要扎实。要对建档立卡实行全程管理,村级要有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进出动态、目标任务四张图,贫困农户要有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工作台账,以此倒逼提升脱贫工作水平,确保识别成果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质疑。三要抓紧建立大数据平台。按照锦斌省长要求,近期我们将借鉴兄弟省市经验,积极对接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建设全省集中的扶贫开发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平台互联互通、扶贫开发全过程动态化管理。
二要精准帮扶。总体上看,我省“双包”和驻村工作开展得不错,也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但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地方存在宣传发动不够,乡镇扶贫工作站和村级扶贫专干的人员兼职、业务能力偏弱,贫困户脱贫联系人虚化,贫困户台帐记录不清等问题。下一步,要在帮扶上更加突出精准,体现成效,都要有帮扶联系人,做到全覆盖。具体工作上起码要做到“四有”。一要有方案。要做到一户一策,每一个贫困户包括非贫困村的贫困户,都有一个脱贫方案,有一个帮扶班子,有一个专门的联系人,然后一抓到底。二要有行动。贫困户的帮扶联系人要有市县党政干部,至少也要是吃财政饭的乡镇干部,而不能仅仅是靠村干部。要对每一个贫困户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家里有劳动力的,想办法帮助转移就业,做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对有一些技能的,可以扶持发展切实可行的种养业,实现产业脱贫;对因病致贫的,想办法帮助治病,提高报销比例,增加药费贴补。三要有成效。即使行动了,但做做样子不行,花拳绣腿不行,过去那种逢年过节送几次温暖也不行,要实行全程跟踪问效,和贫困户共同努力,共同见证扶贫的成效,不断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增强他们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四要有记录。帮扶联系人入户多少次,给贫困户提供了哪些资金和支持,收入增加了多少,条件改善了多少等等,都要有全过程记录,要留下脱贫攻坚的珍贵资料和档案。
三要精准退出。精准扶贫是手段,精准脱贫是目的,必须健全退出机制,完善脱贫验收责任体系,做到退出精准。一要有序。要科学设定脱贫时间表,明确时间节点,细化年度任务,倒排工期,实现定点定时清除、分期分批退出。既不能犯急躁症,搞“一窝蜂”退出,也不能犯拖延病,该退的却迟迟不退,要做到实事求是,把握好节奏,实现有序退出。二要真实。贫困户退出必须完全符合退出标准,真正做到“两不愁、三保障”。退出验收时,既要有贫困户签字,县乡村相关责任人也要负签字背书责任,决不能搞“数字脱贫”,一经查实,严厉问责。三要公认。要严格脱贫程序,同群众一起算账,让群众真心认账。加强脱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可以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也可以让第三方评估,确保脱贫绩效真实可信,实现有质量的脱贫、实实在在的脱贫。
四要精准组织。再好的脱贫措施,再细的脱贫方案,都需要精准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措施落地生根。一要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和新兴媒体,生动报道各地脱贫攻坚成效、实践经验和先进典型,着力营造各级干部攻坚脱贫、各类资源聚焦脱贫、各界人士共助脱贫的浓厚氛围。要采用多种形式逐级开展脱贫攻坚培训,培训内容越往下越要具体,少讲理论、多讲实战,少说空话、多用案例,使基层同志真正学到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二要真抓实干。各级行业部门要真扶,真正把一切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定点帮扶单位要真帮,切实把帮扶的责任扛起来,把优秀的干部派下去,把更多的资源投下去。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脱贫攻坚上,至少要做到“四个一”,即每一天都要抓扶贫,所有的班子成员每一名干部都要抓扶贫,每一项扶贫任务都有人去抓,每一户贫困家庭都要有人负责到底。乡村两级处在脱贫攻坚最前沿,要负责做好发动群众、调查摸底、信息核实等工作,千言万语的深入到贫困户家里做思想工作和调查摸底,还要千方百计的去谋划到户脱贫方案,更要千辛万苦的去解决难题、抓好落实,确保各类资金和项目重点用在脱贫攻坚上,确保各项政策实惠真正落到扶贫对象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