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用光脱贫、扶贫搬迁:红色老区金寨县交出“脱贫药方”
央广网六安1月19日消息(记者 刘一荻)“白塔畈镇唯一的贫困村”,是红色老区金寨县白塔畈镇项冲村的一张“名片”,村集体经济薄弱、道路、水里等基础设施薄弱,因病因残导致贫困对项冲村“不离不弃”。相隔不远的刘冲村同样也在为脱贫致富找“大夫”、开“药方”。
而现如今,山上规模宏大的光伏产业园、山下齐整的白色二层小楼、平整宽敞的硬化路面、新建成的农民文化乐园和图书室,让人们难以将这里和著名的“贫困村”相结合了。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的红色革命老区金寨县打出了一套脱贫“组合拳”,向中国展示了一张特殊的“脱贫药方”。
因光制宜 向光而富
光伏产业利润实在、温暖人心
在金寨县人民法院工作的陈玉婷2014年来到白塔畈镇项冲村,并担任扶贫副队长,那一年村里的情况让她记忆有心。2014年,项冲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950元。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发生率高达12.18%。
陈玉婷接受记者采访 央广网记者刘一荻 摄
专做扶贫工作的她瞄向了光伏发电这块产业。
位于大别山区的金寨县白塔畈镇是个采光好、日照足的好地方,这也为光伏产业园在这里落地生根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支持。
陈玉婷告诉记者,光伏产业一次性投入后可以使用20到30年,光伏板的安装、选址等都有专业的公司进行安排、平时的管理维护相对简单,“而村民需要做的只是投资8000元,而且光伏产业见效快。”
为了打消部分困难户的疑虑、鼓励支持他们的参与,金寨县政府又推出了光伏入股计划,“村民只需要拿5000元,入股由村集中修建的连片式光伏电站,连续四年每年都可以得到分红。目前已经有100多户参与到光伏产业中。每位贫困户每年至少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的纯收入。”
2014年,只有四户参与光伏产业,到2015年的几十户,再到如今的上百户,光伏产业在项冲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村民也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2016年,信义光能有限公司在白塔畈镇刘冲村建成光伏农业生态产业园区,占地4287亩,做出了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的好成绩,刘冲村也成为了全镇重点光伏示范点。
刘冲村光伏农业生态产业园区 央广网记者刘一荻 摄
值得注意的是,刘冲村通过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将光伏发电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农光互补套种茶叶的新道路,实现了光伏产业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探索出了贫困山区精准脱贫的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安徽省扶贫办宣传教育中心负责人王升介绍,2015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省级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强力推进光伏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
搬出困境 搬向富裕
易地扶贫搬迁给了贫困户新盼头
今年43岁的方克枝是土生土长的白塔畈镇刘冲村村民,2016年,她告别了家中的旧宅,兴奋地搬进了由政府在中心村庄统一规划的新房子里。宽敞、亮堂、布局合理,是新房子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方克枝家 央广网记者刘一荻 摄
方克枝告诉记者,她的旧房子距离村里的水泥路有非常远的距离,每逢下雨,家门口的土路就会被冲刷出大大小小的沟壑,步行都是难事,更不要提骑摩托车了。而饮水问题则是方克枝要搬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她告诉记者:“之前在老家没有自来水,用的都是土井,每逢下雨井水都是浑浊的。”
为了照顾孩子上下学和自己的工作方便,2016年11月,方克枝搬了新家。新房子是一个21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出门就是平整的水泥路,走上几步路就是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和大舞台。雨雪天气出行难、饮用水不洁净的问题成了历史。方克枝对自己的新房子赞不绝口,她开心地告诉记者:“城里反正也就这样,我觉得还没我们这方便呢!”
记者了解到,刘冲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于2016年3月完成规划选址,在“两个搬迁”理事会的参与和监督下,4月份招标动工兴建,12月份贫困户全部搬迁入住,解决了贫困户的安全住房问题。2016年一期建成住房60套,解决了60户245人的安全住房问题。其中贫困户16户57人,移民户13户37人,一般危房户35户173人。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共4户9人,现已实现搬迁入住。此外,项冲村的住房安全保障工作也在稳步进行。记者了解到,从2014到2017年,项冲村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30户,易地扶贫搬迁7户,解决了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问题。
项冲村街貌 央广网记者刘一荻 摄
从2013年开始,一些服装厂、鞋厂等工厂开始向白塔畈镇转移,方便了村里居民的务工就业问题。方克枝也跟上了这波潮流,在家附近的工厂打工赚钱。她告诉记者,不仅有时间照顾还在上中学的孩子,每个月还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收入。方克枝掰着手指头向记者算着自己的年收入,脸上掩藏不住的笑意。
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用光脱贫、扶贫搬迁:红色老区金寨县交出“脱贫药方” 来源:央广网 作者:刘一荻 编辑: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