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走出“贴牌代工”的尴尬
国务院近日出台《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提升加工贸易,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加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力度,形成沿海地区转型升级、内陆地区有序承接的新格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中部省份的安徽,或将迎来承接加工贸易企业转移的良机。
加工贸易占比逐年提高,渐成外贸稳增长新动力
5月26日,在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区内穿梭忙碌的员工、车间内隆隆运转的机器、满载货物驶离的卡车,生产场面如同天气一样火热。 “现在正是生产的旺季,每天来拉货的卡车络绎不绝。”这家企业的运营计划部负责人朱礼宇告诉记者,1至4月份,已经出口300兆瓦的太阳能组件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市场。
据朱礼宇介绍,他们的出口产品相当一部分是以加工贸易形式进行的。“按照订单客户要求,从境外进口背板和EVA胶膜两种原材料主材,加工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然后再出口到海外。 ”他举例说,比如有的日本客户会要求生产企业购买日本生产的背板或者胶膜。通过大进大出,今年前4个月,企业在加工贸易这块增长迅猛,累计进出口额达到3767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不足50万美元。 “由于我们前期积极参加欧盟的双反应诉,目前在光伏行业的出口企业中,晶澳位居前列。 ”
得益于像晶澳这样的企业不懈努力,今年以来,我省加工贸易增长迅猛,占全省外贸总额比重不断提高,逐渐成外贸稳增长新动力。“2012年,加工贸易只占全省外贸总额的15.97%,处于中部省份末位,比中部平均水平低17.21个百分点;2013年占19.6%;而今年前4个月已经接近1/4。 ”据省商务厅产业处有关人士介绍,同时所涉及的行业也由过去传统的家电、橡胶、电解铜、服装等转向以IT、太阳能光伏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海关数据显示,1至4月份,全省加工贸易累计进出口额38.37亿美元,同比增长50.97%。 4月当月,加工贸易额达10.58亿美元,同比增长58.76%;较去年同期当月净增3.91亿美元,亚洲和北美成为我省加工贸易增长最快的地区。
企业数量不多整体规模偏小,需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
“其实,加工贸易并非无利可图,也不代表落后的贸易方式。 ”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张建才指出,加工贸易是全球分工合作的必然结果,对促进我省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当前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产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的大环境下,发展加工贸易,更成为我省抓住外部机遇,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土地价格高涨和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迫使沿海加工贸易企业开始向包括我省在内的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省加工贸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但是,与全国32.6%的平均水平相比,我省加工贸易的整体规模和所占比重都偏低。而与河南、四川、重庆这些中西部省份相比,我省的占比也是比较低的。来自合肥海关的分析显示,河南加工贸易额占全省外贸的64.1%,四川占比超过一半,重庆的加工贸易占比也有47.8%。此外,我省加工贸易企业数量不多,整体规模偏小。截至目前,全省实有外贸企业约5000家,但是从事加工贸易的只有360家。
当前,我省外贸正在积极调结构,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势必给加工贸易发展增添了后劲。省商务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省正不断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在去年就已经取消单笔合同在200万美元以下审批权限的规定,今年还将下放加工贸易审批权到部分重点县区,促进加工贸易较快健康发展。同时,依托合肥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我省还将引进一批外向型大项目,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不能长期停留在“贴牌代工”上,加工贸易企业要补足短板
近年来,由于要素成本上升,制造业利润大幅下滑,加之周边国家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劳动力成本低、素质不断提高,比较优势日益凸现,很多人担心加工贸易订单会大量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对此,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张建才认为不必过于担忧。他告诉记者,虽然东南亚国家在要素成本上具有优势,但是其产业配套、营商环境、人员素质还是无法与中国相比;加之一些国家政局不稳,企业投资肯定会慎重。 “经过这么多年改革开放,我省虽然不能和沿海地区相比,但是与东南亚地区比起来,无论在劳动力综合素质,还是产业集群和配套能力,都具有很大优势。 ”
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具有明显的“无根工业”或“飞地工业”的特点,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链较短时,表现更加明显。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比如,用地成本、人工成本上涨,极易发生转移。 “因此,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廉,无法保证加工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有效地防止加工贸易的‘外流’,才能促进加工贸易稳定健康发展。 ”张建才告诉记者,当前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的形势下,劳动力、原材料等传统优势将逐渐丧失,依靠大进大出规模优势的代工模式已经遭到严峻挑战,加工贸易不能长期停留在贴牌代工这种低端形式上,还要补足品牌和营销渠道的短板,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我们的加工贸易起步晚,整体利润率不高。 ”朱礼宇告诉记者,由于订单不确定性,加之原料供应可替换程度高,成本一直降不下来。 “我们希望贸易更加便利化,比如生产的所有原料都能以加工贸易的方式保税进口,核销则以最终出口订单为准。 ”他向记者解释,国内市场也是企业营销的重要方向,如果生产的货是出口的,就以加工贸易的方式操作,如果是内销,最后可以补税。(鲍亮亮)
新闻链接 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等,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它是一种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显著特点就是“大进大出”。按照所承接的业务特点不同,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