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路再生合肥南北大动脉 新修地铁与老路改造相伴行

14.10.2015  17:57

 

○部分路段已经放行的胜利路  

□吴奇/文 李福凯/摄

路,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凝聚着一座城的历史,也代表着一方城池的建设与发展之路。

从今天起,本报将正式启动“大湖名城百路行”系列报道,在 此次 大型系列采访中,本报记者将本着“走转改,下基层”的要求,依据“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内涵,实地走访合肥的“百路”和“百人”,既展现历史的维度,也体现时代的脉搏,形成一部记录合肥大发展的壮阔“史诗”。

数说胜利路

●1938年,日军在合肥老火车站与威武门之间修建了一条土质道路,名曰“军人路”,方便军事物资顺利进出庐州古城。

●1949年1月21日,正是合肥习俗送灶(过小年)的日子,人民解放军踏着这条道路进入合肥城。军事上的胜利,也让它从此有了“胜利”的威名。

解放初期,胜利路长满野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多次修整,到了1985年,道路总长已经达到997米,宽28—39米,全部为沥青路面。

●1994年6月,合肥开始建设新火车站,1995年底建成竣工。

●1997年4月1日,合肥新火车站通车运营,胜利路也自然延伸至新火车站。

在老城区主干道上,让地铁修建和道路改造同步进行,就像一对双胞胎孕育分娩相依相伴,这样的工程在国内城建史上不多见,合肥的胜利路却勇为人先。

康庄大道遭遇火车挡道

很多老合肥人都还记得,在明光路和胜利路交口处,原来坐落着一座全城最早的火车站。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是老火车站发展的鼎盛时期,老合肥李平今年65岁,退休前就在老火车站的南货场工作过,如今回忆起当年,依然十分感慨。“那时的南货场,粮食、化肥、集装箱等多种货物都在此中转。老火车站没有搬迁的时候,这条铁路一直可以通往裕溪口。”

1997年,合肥新客站通车运营,老火车站正式退出历史,只负责承担配送货物的任务,然而胜利路上遗留的火车挡道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市民出行。

“早几年,火车一来,就得放杆子拦路,不远处胜利路、滁州路附近还集中了多个汽车站,赶上人多车多时,往往导致胜利路与明光路交口堵成一片。”李平回忆道。

“俯身钻地”构建超豪华快速路

如今,在胜利路与明光路交口,昔日火车挡道已不再,一条四车道的崭新下穿桥蔚然成型,人车经行的交通线规划整齐。2012年,合肥正式启动了全长3.1公里的胜利路畅通改造工程。在改造方案中,胜利路多次俯身入地。比如,双向四车道下穿寿春路;双向四车道连续下穿东一环路、明光路、淮南铁路。

多次的“俯身钻地”让老胜利路原先备受诟病的红绿灯多、出行效率低等问题迎刃而解。而一座新建的跨南淝河桥,采用钢架拱桥结构,让桥宽增肥达50米,缓解交通压力之余,也为南淝河沿线新添一道美景。

据了解, 等胜利路畅通工程全部竣工后,沿线仅在站西路、临泉路、长江路等交口保留红绿灯,琅琊山路则采用“右进右出”方式进出胜利路。这也意味着,胜利路从合肥火车站出发,一路向南延伸最终与南北高架相连。而放眼全合肥快速路网体系,由胜利路、南北高架和包河大道高架组合成的超豪华快速路也将诞生。

“除去等红绿灯的时间,大约只需半小时就能从合肥火车站抵达巢湖边。”建设部门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地铁纵贯线变脸“二合一”

2012年开始的胜利路的“大变脸”还是个“二合一”的过程。上方——精心打磨,畅通胜利路;下方——首条地铁线已经悄然贯通。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与胜利路畅通工程同步进行,这在全国城市建设中都十分罕见。其中,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合肥站至大东门站全部为地下线,设有合肥站-凤阳路站-明光路站-大东门站共四站三区间,而这段路的上部正好是胜利路畅通工程(南起马鞍山路水系桥,北至合肥火车站)涉及的改造区间。

按照计划,还有一年多,合肥地铁1号线将正式试运营。

“改头换面”的胜利路,一面靠畅通工程南接南北高架一号线,一面通过地铁1号线的开拓串联,建成后,将疏解目前火车站片区的交通压力,并加强火车站、主城区及滨湖新区、巢湖的快速联系,让大湖名城变得更加名副其实。

原标题:胜利路再生合肥南北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