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教育振兴五年行动成绩斐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善民生,兴学为先。近年来,肥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2014年,该县制定了《肥西县教育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意见》,并配套出台系列保障措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着力优化教育布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力推进教育振兴与发展。两年多以来,肥西县教育局以五年行动计划为统揽,制订时间表、路线图,强力推进系列举措,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大力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县”奋斗目标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人才的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肥西教育腾飞的关键。肥西县要想从教育大县走向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的振兴,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首当其冲。”县教育局局长李振华这样告诉记者。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在农村地区建设教师公租房1448套,逐步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教师职称评聘向农村地区倾斜,农村教师任教津补贴提标扩面,由原来的每月50—260元,提高到每月100—360元,惠及全体农村教师;实施每个工作日10元午餐补贴。鼓励教师扎根农村,奉献农村教育,树立典型,优化激励机制,评选表彰献身农村教育成就奖,并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向先进模范学习活动,积极营造“人人学楷模、个个当先进”良好氛围。
在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颁奖暨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中,肥西县“教师无校籍管理和校长职级制改革”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015年,肥西县申请成为国家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规范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尝试教师无校籍管理工作,制定《肥西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的实施意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编制动态管理、教师竞争上岗、培训考核、交流轮岗、“无校籍管理”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办法,165名中学教师转岗小学任教,突破学段、编制、岗位瓶颈,实现“编随人转、岗随人动”的交流机制。南门小学上派分校试点校级班子和二级机构负责人竞争上岗。教师校际间交流88人,学区间交流377人,逐步实现区域教师配置均衡;支教32人,逐步实现城乡教师配置均衡。同时积极推行校长职级制工作,着力打造一支专家型校长队伍。根据任职资格、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要求,将中小学校长的职位分为五级十等,形成职务等级序列,改变校长官员化局面,打破校长终身制,加速校长流动,交流教育管理干部41人,激发教育干部内驱动力。
十三五”期间,肥西县将全面构建覆盖全县城乡、布局合理的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好学”目标。同时还将按照“建设特色项目-形成办学特色-成为特色品牌学校”的总体思路,创建特色品牌学校,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校,争办肥西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吴学谨 特约通讯员: 林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