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开着宝马来种田
编者按: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不少农村成了“空心村”,村中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仍在留守乡村,也就是常被戏称的“386199部队”,“谁来种田”养活国人的问题日益突出。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走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农业生产必由之路。在省内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许许多多的赵红们,放弃多年打拼得来的优渥生活,毅然肩负起粮食生产安全的重担,缀此按语以致敬。
“开着宝马来种田,真的不容易!”说起肥西县官亭镇王集社区种粮大户赵红,镇农技站站长周波不禁竖起大姆指,夸奖他是位很有思想的人。
赵红生长在农村,和许多80后的同伴一样,高中毕业进城打拼创业,终于事业有成,并在城里购房、买车、结婚生子,生活惬意美满。然而,每当春节回老家过年,看到许多农田荒芜,无人耕种时,他的心里总是感到不安。“都到城里打工,不种田,以后吃什么?”赵红思考着。
2012年,他萌生了回乡种田的想法。
2013年底,家乡进行土地整治,鼓励农户土地流转。机会来了,他义无反顾地放弃城里的事业,回家承包了1300亩土地,从事粮食种植。他深知,要种好田必须走科学种田,机械化生产的路子。次年初,他投资120多万,购买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高速插秧机以及育秧设备等高性能农业机械;兴建育秧工厂,水泥晒场等基础设施,并且备足了优质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物资。当年午季小麦获得了丰收,赵红心里非常高兴,种田的信心更足了。
然而,种田的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初次接触机插秧,第一次育的4亩秧苗全部枯死,一下子损失了5万多元。育秧技术难掌握,他就起早带晚守候在育秧大棚内,观察秧苗生长情况,发现不对、随时请教相关技术人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育出合乎规格秧苗。无独有偶,今年在水稻生长关键期间,合肥地区遇到连阴雨,水稻发生霉枯病,产量不高,损失惨重。这时家里人开始不理解,妻子从城里来看他也抱怨到:“放着城里好好生意不做,离妻别子,回家种什么田?!”这时,他只有一个人躲起来暗自神伤。
每到夜晚,独自睡在简易空旷的工棚内,他就自问:难道自己做错了吗?我的生活可以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他还是坚定地认为,只要科学应对,种田还是大有作为的。
“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赵红暗下决心。
县乡涉农部门对他的种田精神十分赞许,分别在政策、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扶持。赵红坚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他的种田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卞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