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一村庄的禁烧之路:将禁烧当民生工程

12.06.2014  11:04
1402534389484.jpg - 合团
来源: ahlife.com
摘要 : 韦道来是肥西县三河镇茶棚社区(曾叫茶棚村)书记。他说,往年禁烧期间都要脱层皮,“还曾因为村里出现多处火点,被降职为副书记。”可是今年,他却可以泡杯茶,坐在办公室里处理其实公务,“现在我们这里很难找到火点了。

茶棚社区的村民们正在田间插秧

 

  今年禁烧期,韦道来轻松了许多。此前,他曾为了禁烧几乎成了救火队长,裤子都被烧烂过。为此,老婆曾一脸不屑地对他说:“你这村支书当的还不如要饭的,白天干干净净出去,晚上回来鞋破了、衣服也烧烂了,还满脸都是黑灰。”
  
  韦道来是肥西县三河镇茶棚社区(曾叫茶棚村)书记。他说,往年禁烧期间都要脱层皮,“还曾因为村里出现多处火点,被降职为副书记。”可是今年,他却可以泡杯茶,坐在办公室里处理其实公务,“现在我们这里很难找到火点了。”
  
   大多秸秆被粉碎还田
  
  茶棚社区位于肥西县三河镇,通往社区的水泥路上,还能看到秸秆禁烧的标语。
  
  6月9日,本以为正是这里禁烧的高峰期,田里应该堆着秸秆,基层干部应该正在田里盯着。但到了地方却发现,田里已经没了秸秆,取而代之的是水稻秧苗。
  
  “今年五月底是统一收割的时间,到6月1日,所有的田地都已经收割完毕,收割的同时就会粉碎秸秆,然后直接还田,现在这里不可能会有秸秆燃烧火点的。”肥西县三河镇农委办、禁烧办主任黄保胜对记者说。
  
  王之明是茶棚社区的村民,他将5亩小麦收割后,在六月初就已经栽上了水稻秧苗,“田里都是水,秸秆已经粉碎在水里了。”
  
  李光华种了6亩地,今年他也种了一些油菜,“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已经不种油菜了,因为油菜秸秆比较难处理,没有统一的收割粉碎机,而种植小麦,政府会提供全部服务。”
  
  因为政府的调控,村里种植油菜的越来越少。比较难处理的油菜秸秆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少。
  
  黄保胜告诉记者,经过前几年的积累,他们今年总结了几种有效处理秸秆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割粉旋一体化”,“收割时,让能够割粉一体化的收割机进场,割完之后直接将秸秆粉碎后铺在田里,随后旋耕机直接犁田,将秸秆埋到泥土里。”
  
   村支书成了救火队长
  
  黄保胜说的只是这一两年来的情况。说到前几年的禁烧工作,茶棚社区书记韦道来直摇头:“不是人干的活,每个村干部就是晒掉了一层皮,可还是到处有火点。”
  
  “每个镇、村干部都配了大扫帚和铲锹,以随时参加扑火。”韦道来说,2008年开始,他们村开始作为重点监控区开始禁烧,禁烧期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劝人别点火和扑火。“看到一个火点,镇、村干部都冲上去,秸秆烧起来热浪滚滚,脸被熏得通红,一场火扑下来衣服都能拧出水来。”韦道来说,为了扑火,经常有镇、村干部将鞋踩丢了,或者被烧坏了。“裤子烧烂了、头发烧着了都发生过,那段时间真是觉得这工作没法做了。”韦道来说,后来禁烧期间大家都穿着旧衣服,这样烧坏了也不心疼。
  
  韦道来说,从2008年到2011年的禁烧工作来看,主要方法就是“堵”,但应该不算太成功。“当时村民反弹很大,趁我们不注意就会烧,因为烧掉可以做成肥料,而且接下来就可以种水稻,非常方便。”韦道来说,由于他们村是重点监控区,所以造成的结果是,旁边的镇甚至隔着一个田埂的田里可以烧,他们村的田就不能烧,“农民会觉得很不公平,凭什么我这田一烧就有人管,旁边田怎么烧也无人问?以至于有村民将秸秆搬到旁边的田里烧,烧完了再把秸秆灰挑回自己田里。还有村民说,‘你们干部做这事情就是笑话’。”
  
  2011年,因为禁烧区出现了火点,韦道来和镇里的五个重点监控区的村、社区书记都被降职为副书记。“当时在我们基层看来,工作是没办法干了,这样死看硬守是无法解决问题的。”韦道来说。

责任编辑:  小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