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助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16.09.2015  10:06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经常会看到许多年轻人在城市里奔波忙碌,特别是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以及服务行业。这些年轻人身上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他们一般出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我们称这个群体为新生代农民工。

      据统计,目前在外出打工的2.6亿农民工里面,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之多。他们当中有的在农村出生长大、然后来到城市务工,有的从小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但又不是城市户籍。换句话说,他们既不完全属于城市,也不完全属于农村。与父辈相比,他们的根已不在农村,对农村的背离更加决绝,虽然希望留在城市,但是,经济条件的不足又让他们很难留下。现实表明,他们的身心处于城乡之间的摇摆之中。长期下去,不仅加大经济社会运行的成本,而且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可见,破解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关系城市建设和维持社会稳定,更是三农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出现这样的状况,固然与当前尚未完全解决的城乡二元结构有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文化技术水平和能力素质仍然不高,导致他们在城市中就业竞争力偏低。据了解,在新生代农民工里,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即使参加过一些培训,也大多是短期培训,仅有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选择和就业空间过于狭小,只能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从事技能要求不高的生产性劳动,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呢?可以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入手,重点完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水平,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事实上,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去年7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这不仅为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也为农民工自我发展提供了保障条件。

      然而,许多地方政策还只是停留在原则和框架部分,实施起来还有较大难度,具体措施还需调整,加大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各项政策。对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将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规划,根据市场需求,组织未能升学的城乡毕业生参加必要的职业培训,切实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统筹教育资源,引导教育资本向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配置,可结合实际情况,把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和实用技能培训学校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加强职业培训制度和能力建设,缩小城乡劳动者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差距。

      第二,加强资金保障力度。把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资金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专款专用,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下的多方筹集投入,确保农村转移就业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用工单位要保证农村转移劳动力在本单位平等的培训权利,可以从税前提取或者运用企业的发展基金。

      第三,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通过整合来自教育、农业、劳动、科技等部门的资金渠道和培训资源,改变目前各种培训实体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与协作、专业重复设置、教学设备及师资分散等现象。在培训体系上,应建立学校教育、企业培训、社会机构培训、政府培训等相结合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上,应根据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的职业工种、科目、课程,同时应加强一些基本技能如法律、电脑、外语等方面的培训。

      总之,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政策而言,既要坚持“授之以渔”的理念,又要坚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利益可协调性。我国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注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必将是国家实施的长期稳定政策;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注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因此,政府、企业、社会及个人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密切配合,从而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本领,给他们一个人生出彩的机会。

(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高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