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文学沃土——裴章传印象

24.05.2016  19:57

      ○一笔一画字里行间,都是感情感动感恩

  ○从军以后很少见老娘,只能朝思暮想

  ○艺术,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生活有情趣,作品有情调查看大图 

○文学,仅有问题意识反思精神是不够的

○文学创作,来自生活才能引领生活

○淘旧书,继承亦是为了创新

○不只文学,还有生活

○花儿谢了,还有果儿

裴章传,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过数百万字的小说、传记文学、散文、电视剧本等文学作品。裴章传1953年出生于长丰县。18岁入伍,当过教员、干事,并读完大学中文课程;转业后,在合肥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对文学情有独钟,一边工作一边潜心于文学创作,接连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并产生了积极影响。1997年,裴章传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并担任省作协副主席。2003年,裴章传进入合肥市文联,在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其间创办了合肥文学杂志《未来》,编发全国各地名家和基层作者的小说、散文、诗歌1200多万字,为70多位基层作者修改推荐出版作品,并为他们写序言和评论,许多年轻的业余作家在他的指导和培养下逐步成长起来。    

多年来,本着“灵信、情感、真实、友善”的创作理念,裴章传致力于人物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先后创作出版了《洪秀全》《叶卡特琳娜女皇》《李鸿章》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裴章传是全国最早用小说形式描写大清重臣李鸿章的作家。《大清重臣李鸿章》在京出版后,引起了全国史学界、理论界和文学界对李鸿章的重新审视与思考。2013年,这部小说被列入“全国50部评书工程”,由单田芳团队录制成285集评书,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0多家广播电台播出。      

怀着对家乡的热爱,裴章传尤其钟情于本土的人文历史。在他的眼中,合肥像一位朴素的历史老人,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值得更多的人去书写。裴章传先后围绕多位合肥历史人物进行了艰苦的资料搜集、民间访问和文学采写,把对家乡的感情全都体现在他的作品里。他为刘铭传著书立传,长篇小说《刘铭传》让这位合肥籍的台湾第一任巡抚从历史教科书进一步走向大众视野。2009年,裴章传主动找到南京军区著名作家胡正言,合作创作了38集电视连续剧《坝上街》。这部长剧以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合肥为主线,全面讴歌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该剧在央视八套热播并先后登陆全国多家卫视后,在全国产生积极反响。《光明日报》推出整版评论,全国媒体评论文章达千篇。对老合肥人来说,《坝上街》帮大家重拾了记忆,重新认识了合肥。

思索不断,笔耕不辍。近年来,裴章传相继出版长篇小说《北方女人》和长篇报告文学《七月狂飙》(与王培艮合著);接受委托,完成40集电视连续剧《赵朴初》创作。著名导演张今标看了《赵朴初》剧本后认为:“这个剧本是一棵大树,枝繁叶茂,长得正、有气势、有激情,对许多重大问题的处理恰到好处,是一部反映赵朴初传奇人生的正剧、大剧、精彩好剧。”         人的一生是一个渐行、渐悟、渐醒的过程。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时光的打磨,年逾花甲的裴章传,带着深情默默耕耘在文学沃土上,由内而外散发着诗意的芳香……         □庐州读书人  图/文

原标题:耕耘文学沃土——裴章传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