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是国计民生头等大事

26.06.2017  09:35

      ——写在第二十七个全国土地日

  6月25日,我们迎来第二十七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确定为“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全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以实际行动“建设美丽国土,共筑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其他四个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国土空间及其承载的一切,都是一个共同的生命体。为了“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探索构建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交出满意的答卷,与森林、河流、湖泊、山体等共同形成城市生态屏障,成为城市开发的实体边界。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全面实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的启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印发实施,以及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都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管护夯实了基础。

  2017年发布实施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是首个全国开发与保护综合性、战略性和基础性规划。该规划围绕美丽国土建设的主要目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基础,设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线、保障线和生态线;首次提出“国土全域保护”“国土聚集开发”理念,首次提出构建“四区一带”国土综合整治格局,既体现了国土空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又突出了国土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

  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也具有水土承载、物种生息、气候调节、景观文化等多种生态功能,是土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验表明,耕地保护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这根弦时刻都不能放松。不仅如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我们强调的耕地保护还要在注重数量管控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建设和生态改善,维护耕地资源生态功能及其生态系统稳定。尤其土地整治要在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优化用地格局、修复生态景观、传承农耕文化,逐渐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多目标、多功能综合整治转型。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保有量要守住18.65亿亩。所谓“适宜稳定利用”,指的不仅是数量底线,更是质量不降低、生态有改善的红线。

  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抉择,使节约集约理念得到升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的根本之策。我们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要在规划管控、标准约束、技术支撑、考核引导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以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作为重要平台,将全面节约集约用地持续引向深入。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在“”上开辟一条“守住总量、盘活存量、控好增量、用好流量”的节约集约新路子,还要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位一体”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尤其要学会适当控制“地尽其用”的“”,避免过度开发利用透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牢牢把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安全适用性。当前,节约集约用地模式、技术、管理和制度持续创新,我们还应着力健全节约集约倒逼耕地保护与用地空间优化的有效传导机制。

  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驱动的科技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土资源领域科技创新提出更高要求。我们的科技创新将面向世界前沿,围绕“尽职尽责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需求,为国土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同一片土地,同一个梦想;同一个家园,同一份希望。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期待每个人都能更自觉地把共同责任担起来,为美丽国土与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毛志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