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财:钱生钱莫忘保安全
28日上午,省内首个老年人专业金融网点在江苏银行南京城北支行开业,这也是国内首家“老年银行”。
走进业务大厅,地面铺设的是防滑地砖,等候区座椅是爱心软垫,大厅一侧还设立测量血压、血糖和骨密度的老年人体检专区,连卫生间都改造成无障碍的。
“明年,我们还将对省内20家网点进行适老化改造,开设更多"老年银行"。”江苏银行零售业务部副总经理田春慧分析说,老年人的理财,资金要安全,要有一定增值,期限还要稍微长点儿。因此,针对老人“落袋为安”的理财心理,他们最新推出一款五年期产品,年收益达6%,且每年都能拿到利息。他们还为老人定制理财方案,基本集中在安全系数相对高的国债、货币基金、保本型理财产品等方面。
记者调查发现,省内为老人专属开发的金融产品目前基本空白,江苏银行“老年银行”网点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包括招行、交行在内,记者采访3家银行,没一家能报出60岁以上人群的储蓄量,对老年人金融需求更是缺少调查。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银行均未形成老龄金融体系,涉老金融产品匮乏,九成老年人简单选择定期储蓄式养老,而老人一旦遇上突发疾病急需大笔资金,钱往往又取不出来。
江苏有1500万老人,一辈子积蓄加上每月退休金,有相当部分老人手头有些闲钱,这些钱都放哪儿去了?记者昨晚做了随机调查。
家住南京市鼓楼区琅琊路的程德高老人带着老伴,28日一早就来到江苏银行体验免费体检,还办了银行新推的老年人专属借记卡。“我退休12年,手里有个十来万,是"保密资金",儿子不知道,我们想用来防老,年纪再大难免病啊灾的,手头有钱,心里更踏实。”
现场挤在咨询人群中的杨奶奶今年66岁,在南京带孙子已有好几年。老人一辈子所攒几万元,一直存在老家宿迁的一家信用社里。“舍不得拿出来,那边利息高一点。老家的老邻居被非法集资的骗走几十万,房子卖了还债,"棺材本"都没了,我还是喜欢存银行—保险!”
南京退休教师王守业在股市转了20多年,最近被儿女下了最后通牒:“不准我再炒股,让我有时间去旅游去休闲,别整天盯住股市,搞得寸步难行。”
“老人理财,出发点很简单,让手中退休金不要贬值得那么快。”招行南京分行理财经理周明宇在日常接触中发现,不少经常炒股的老年人能接受风险略高的产品,理财积极性更高。
正是看准这一点,一些所谓“第三方财富公司”将目光瞄准老年人。城市闹市区,甚至菜场、超市等老人常去的场所,常年有“财富公司”驻扎发传单,路过的老年人就是他们的目标。他们虚假承诺高收益、保本保息,不少老人听信后去听讲座,进而投入少则三五万元、多则数十万元,去买各种产品,引发不少存单变保单、理财本金无归的案例。
交行南京分行理财经理陈燕则表示,很多老人省吃俭用,拿着一辈子的积蓄在股市“冲杀”,一着不慎损失惨重;还有老人被形形色色的投资公司骗得血本无归……这是因为,多数老年人信息渠道狭窄,对层出不穷的理财产品不会分析,只能求助于各类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但当“理财师”队伍还存在着角色错位时,老人们的理财悲剧便无可避免地发生了。作为理财这个专业领域的弱势群体,老人急需金融业定制更安全、更灵活的理财服务。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老龄金融已成金融主体业务之一。美国六成金融从业人员从事老龄金融业。去年,美国私人养老金总资产达19.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当年GDP总量,占全美家庭金融资产的近三成。
省老龄办主任张建平介绍,针对老龄金融服务薄弱现状,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出台文件,推动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要求金融业开发为老服务产品,让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养老服务业,逐步建立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的运作机制和政策体系。
“年轻人钱少,老年人钱多,是我们的国情。进入工业化后期,老龄金融业必将出现持续需求旺盛的趋势。因此,谁赢得老年人群体,谁就抢占先机。”省社科院院长助理、经济学部主任吴先满表示。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