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悄然回巢 稳扎稳打胜于盲目扩张

23.06.2014  12:23

  近日,上海的淮阳名店绿杨村正式闭门整修,等着8月中下旬重新开张;5月22日先期试点的老大昌淮海路门店生意好到超乎预期,斜对面的哈尔滨食品厂也将入驻新址,欲大展拳脚……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在电商的冲击下,上海的核心商圈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为内功渐强的老字号们腾出了发展的空间。只是,在这一次的纷纷回巢中,不知老字号扮演的是商业调整的暂时“补漏”者,还是一次本土品牌重新壮大的长久之计?

  作为上海人熟知的淮扬名店,绿杨村曾长期占据南京西路黄金地段。如今,它离这条繁华的商业街仅咫尺之遥。而一场雄心勃勃的变革计划,则期待超越这种地理上的距离。“南京西路,将是绿杨村擦亮品牌的第一站。”站在百废待兴的饭店门前,绿杨村总经理戚学忠踌躇满志。

  有人曾为绿杨村如今屈居南京西路支马路的命运扼腕。戚学忠却认为大可不必。“在如今的餐饮行业,大的地理位置的概念正在逐渐淡出。关键是你的出品和管理,这才是我们想要打造的金字招牌。”

  与此前的黯然离开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字号开始回归沪上核心商圈。仅淮海路上约两百家商铺中,老字号所占比重已达到三成左右。除了绿杨村、老大昌和哈尔滨食品厂,古今也在准备乔迁新址、扩大店面。

  从同场竞技开始谋长久之计。不可否认的是,此轮老字号回归核心商圈,恰恰搭上了核心商圈深度调整的脉搏。如今,在电商的冲击下,原有的传统零售模式正在发生改变,给老字号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不过,这种回归,如何不沦落为商圈发展中的短时“补漏”,而成为长久之计?业内专家认为,老字号的回归只是第一步。想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更需服务和特色的回归。

  “不是所有的老字号,都能回归淮海路。”淮海商业集团副总经理袁歌平抛出了鲜明的观点。

  “在电商和社区商业的冲击下,淮海路今后的发展方向还是要以新业态和新消费方式为主。”袁歌平表示,“从招商角度看,老字号和新品牌是在同等起跑线上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成长性,是否能符合淮海路的要求。”

  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汪亮也认为,此轮众多老字号回归核心商圈,与企业自身努力不无关系。“这些老字号大多经历了内部改制和市场的洗礼。随着内功的提升和内部机制的调整,它们的市场意识在增长,核心竞争能力也在提升。”

  事实上,缺少有吸引力的休闲餐饮,一直是核心商圈的“心病”。上海市黄浦区商务委主任张杰向记者表示,淮海路的调整将依靠特有商业的魅力来吸引消费者。其中,淮海路原先的餐饮业态并不少,但大多以商务餐饮为主。下一步,黄浦区拟从创造需求的角度,进一步提升休闲餐饮的比重。

  老字号们更大的机会,也正是源自核心商圈商业调整的不断深入。汪亮认为,表面上看,核心商圈的结构调整,需要在市场上很有人气的老字号进行“补漏”。但从深层次看,这也是上海对国际化的理解有了螺旋式上升后的结果。

  “以前,国际化就是引入国际上的品牌。也正是这些国外品牌大举进入上海市场,压缩了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汪亮表示,近年来上海对国际化的理解已从外沿式向内涵式发展。大家日益意识到,越是本土的,越是国际化的。

  在机遇面前,老字号如何从表面上商圈调整的“补漏”之举中站稳脚跟?

  上海市黄浦区商务委有关人士表示,此轮多个老字号的回归,是市场的选择,也是企业为主导做出的决定。黄浦区在扶持老字号的同时,希望他们能在南京路、淮海路上与国际品牌同场竞技,最终成功走出去。“最近,老凤祥已成功在纽约开设分店。这就是我们希望老品牌做大的发展方向。”他说。

  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老字号的回归,更重要的是服务和特色的回归。”汪亮认为,老字号要在核心商圈内站稳脚跟,不仅只是依靠牌子和政府扶持,而是要依靠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服务手段,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上海才能形成百花齐放、品牌荟萃,以本土品牌为主的国际化商圈。

            (责编:张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