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商贸期待发新枝

21.09.2015  06:18

   人员企业外流加速传统商贸发展失速

  “5年前刚来合肥的时候,周末逛街一定要去淮河路步行街,那里不仅百盛、百大等商场云集,而且有各种特色小店,还能品尝特色美食。近几年,随着商业综合体纷纷扎堆新城区,吃、喝、玩、购再不需要舍近求远了。加上老城区又拥堵,停车又麻烦,我已经2年没去老城区逛街了。 ”谈及城市变迁,在合肥市政务区上班的李静深有感触。

  李静的话道出了很多合肥人对老城区的爱与憾,也反映了老城区发展中面临的危与机。三孝口、四牌楼、步行街、城隍庙……曾经这些饱含合肥人乡愁与记忆的标志性地名,正在离大多数合肥人渐行渐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城和开发区加速崛起,商业综合体,这一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便捷化、集约式商业模式迅速兴起,使得城市商贸中心正在由传统单中心变成多中心。

  据统计,2014年,庐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1亿元,同比增长13.5%;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7亿元,增速不足8%。增速回落之快令人咋舌。其中,全区十大百货商场累计实现零售额36.12亿元,同比下降6.1%。零售第一大行业家电行业累计实现零售额31.73亿元,同比下降4.3%。作为支柱产业的传统商贸的失速,已给庐阳敲响了警钟:再不转型发展,商业中心地位将不保。

  庐阳的危机是老城区的危机,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新城区迅速崛起,人员、企业大量外流加剧老城区失血;其次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公务服务和社会管理滞后,停车难、出行难等城市病严重,制约着城市发展;另外,电商等新的商业业态的冲击带来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老城区普遍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如何在老城改造的过程中,让传统商贸业老树发新枝?

   错位发展打造特色街区旧城改造提升服务业

  “面积狭小,征迁改造难度大,庐阳面临如何引来项目、项目到哪落地的难题。”合肥市庐阳区区长黄卫东告诉记者,缺乏有效的项目支撑限制了庐阳的发展,但这不是裹足不前的理由。南京鼓楼区面积不到庐阳区五分之二,去年完成GDP900亿元,是庐阳区1.7倍;杭州下城面积不到庐阳区三分之一,去年实现GDP690.8亿元,是庐阳区1.3倍。

  有比较才知差距。庐阳区瞄准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的定位,向沪宁杭看齐,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 “重振商业中心地位,庐阳需要打造两个平台。一个平台是错位发展,打造与城市文脉相融合的商业特色;一个是利用旧城改造,提升服务业平台。 ”黄卫东说。

  传统商贸仍是庐阳发展的重中之重,重振商业中心地位,围绕自身资源特色,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商业街区。逐步形成了以淮河路步行街区、七桂塘、豆瓣汇为代表的综合性商业步行购物街区;以寿春路为代表的婚庆企业集聚的婚庆服务特色街;以阜南路、新天地国际广场为代表的餐饮企业集聚的美食、旅游特色街区;以合作经济广场、义井路为代表的文化、花卉企业集聚的花草文化街区。

  位于淮河路的合肥百大鼓楼金座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家老字号的百货商场。在新业态的冲击下,企业积极改造升级,从传统百货业向多业态的综合购物中心转型。“负一楼打造成开放式的女鞋馆,8楼全部做餐饮,增设了休息区和展厅。 ”百大鼓楼金座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后吃、喝、玩、购一体,将更加注重顾客体验,通过增加体验性来增加顾客粘性。

  此外,未来庐阳将大力提升服务业水平,构建商贸服务业生态圈。四牌楼商圈将建空中连廊,将各大商场和办公楼有效连接起来,集人行过街、休闲、景观于一体,行人可以自由漫步于“空中花园”。为缓解老城区停车难,庐阳将加强立体停车场建设,未来全市将建设11个立体停车场,其中7个在庐阳。

   发挥文化的比较优势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也是老城区的竞争力。以三孝口商圈为例,这里有城隍庙、省博物馆、长江饭店、段家祠堂、文庙、大成殿、科教书店、四古巷等承载合肥人记忆的文化元素,加上七桂塘、老报馆、老八中以及赤阑桥文化广场,这里曾是合肥城市文化最集中的区域,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发挥这一比较优势,跟其他县区错位发展,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商业特色街区的灵魂,庐阳突出文化为根,努力挖掘街区文化内涵,塑造新的城市特色。 “百年淮河路、时尚慢街区”在“慢”字上做文章,努力打造慢生活文化;城隍庙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倾力打造为“合肥之根、城市之眼”,体现庐州文化;女人街打造时尚女性文化和艺术街区;老报馆特色街区打造一站式餐饮文化娱乐休闲体验中心,凸显精英文化;豆瓣汇步行街相约时尚美食购物,营造小资文化。

  “老城区文化街区的建设应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程度保留和传承原有历史文化风貌,同时,注重现代商业环境的提升。”合肥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陶其中认为,像城隍庙街区改造将延续城隍庙、文庙空间肌理,在建筑高度上采用低层开发模式,与周边建筑关系融洽,营造宜人尺度;文庙、学宫、四中教学楼等有价值的建筑予以保留修缮及改造,原住民的适当保留,留存老合肥市井生活记忆。

  近年来,庐阳区集聚城市产业,重组城市空间,用“商旅文相融合”的思路促进特色街区转型升级,传统商业街区脱胎换骨。“未来要让外地人觉得不来庐阳就不算来合肥,让搬出去的人还想着回来。 ”黄卫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