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希望能将“火笔画”技艺传承下去
“火”能画在纸上吗?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在火笔画传人刘凯手中得以实现。78岁的刘凯从小跟着父亲学火笔画,至今他也说不清自己到底创作了多少作品。如今,他有一份担忧,“关注人太少,我希望能将它传承下去。”
创作一幅画至少耗时2天
刘凯家住包河区芜湖路街道太湖新村社区,一走进老人家的客厅,就看到书桌上许许多多的毛笔,要不是墙上挂着的书画作品,记者还以为老人家是学书法的。虽已头发雪白,但是刘老说起话来十分爽朗,身子板也很硬实。对墙上一幅松梅图,老人家笑着说,“别看它就那么大,但是一气呵成也要2天时间。”
随后,老人从橱里拿出了他的“画笔”。这支笔顶端有一根电线连接,中间是木制的筒子,笔尖成三角状,还用铁丝当引线将电连接到了笔尖上。当老人插上电后,笔尖没一会儿便变得通红,老人拿出一张宣纸,寥寥几笔便画了一幅兰草图,而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焦糊味,“平时只要闻到这个味儿,我就知道他又在画了。”老伴笑着说。
经历多次兴衰他依然坚持
刘凯从1953年开始便跟着父亲学,后来在合肥工艺美术厂工作,退休后便开始专心在家创作。
这60多年里,刘凯经历过火笔画的兴衰。“1958年时,刚兴起的时候,内销比较好,后来又不行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它又开始兴盛起来,外销十分紧俏。”
老人说,父亲当年收徒不下200人,而最终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数是因为搞这行收入低。自己坚持至今,除了自家从祖父开始就在做火笔画以及自己有毅力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几个衰落期,我正好都幸运地躲过去了。”
渴望有人将技艺传承下去
2006年12月,火笔画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这项民间工艺的前景,刘凯有些担心,“关注度还是不够,主动学习的人就更少了。”
为此,刘凯将女儿和外孙女都发动起来。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多带几个学生,老人家一脸的无奈,“搞这行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还要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
刘凯还想将火笔画工艺传人召集回来,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生产线上马会使火笔画更好地得以传承。”可是建厂所需投入不菲,刘凯有些无奈。(合肥在线-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