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老人太孤单 谎称”病了“引志愿者上门聊天
据江淮晨报报道 “社区里经常有老人找我聊天,有时一个小时都不够。”瑶海区化南社区党委书记周运涛明白老人应该是觉得孤单,想找人说说话。在该社区,年龄达65岁以上的老人有400多户,大多是空巢老人。为了给他们更多关爱,社区从5月21日开始联合志愿者团队推出周末探亲活动,提供免费做饭,打扫卫生等服务。在实际探访中,志愿者发现了一个问题:有老人声称自己不舒服,通过说谎的方式希望能与志愿者聊聊天。心理专家表示,对于空巢老人而言,子女要给予他们高质量的陪伴。
针对空巢老人
社区推出周末探亲活动
不久前,化南社区做了一项调查,辖区内约有2669户居民。其中65周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户,70周岁以上的老人也有300多户,不少为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独居生活的现象更是占有很高比例。
有一个现象让化南社区党委书记周运涛记忆很深。“有的老人一看到我就要聊天,聊着聊着一个小时过去了,甚至还有人打电话约我去他家聊。”周运涛知道常和他“约谈”的都是独居老人,聊得也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能感觉到老人很开心。
此前,社区也开展了上门慰问老人的活动,但是周运涛总觉得不够系统。今年年初,社区工作人员在一起开了会,决定联合志愿者开展周末探亲活动。
记者获悉,活动主要以志愿者为服务主体进入社区空巢、独居老人家中提供服务,以精神慰藉为主,爱心餐为辅助,搭配简单的家务料理,陪同就医以及便民理发。活动每两周一次,每次服务5-10户,志愿者人数在15-20人(包括社区志愿者),每户老人每次计划经费在50元,活动前期经费由志愿者团队提供。
现场探访
5户老人享受到“子女”带来的温暖
据介绍,每次探亲活动开始前,社区都会进行摸排和登记。
21日是探亲活动的首日。尽管当天风雨交加,20名来自合肥义工团的志愿者仍早早来到社区。其中,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只有10多岁,跟着家人一起做公益活动。
当天,一共确定了5户老人,3户需要做饭。志愿者们分为5个小分队,分头行动。
谢阿姨今年73岁,和老伴住在仙居苑小区很多年了。谢阿姨告诉记者,她有两个孩子,老大在外地做生意,老小在合肥生活。
“老大一年也就回来一次,平时都靠电话联系。”谢阿姨说在合肥的孩子回来看望他们的次数要多一些。当天,志愿者们买来了带鱼,青椒,猪肉,准备为老人做虎皮青椒、红烧带鱼、肉丸汤等家常菜。
平时总在厨房忙活的丁阿姨显得有些不适应,看着志愿者熟练地做着饭菜,丁阿姨也想起了子女做饭给他们吃的场景。
“一个住在西二环,另一个住在北二环。”丁阿姨说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工作也忙,作为长辈总不愿意麻烦他们,逢年过节的时候也就是一大家人团聚的时候。只是有一次,丁阿姨在家大扫除,结果不小心从板凳上摔了下来,无奈给儿子拨了电话。
志愿者
曾有老人谎称自己不舒服
“做义工有段时间了,慢慢发现有的老人对我们的依赖感很强。”给丁阿姨做饭的小周说很多时候,陪老人坐着聊聊天就好,他们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
朱延胜是合肥义工团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早在去年就曾在其他区的街道社区开展过探亲活动,服务内容大同小异。“从以往的实践活动来看,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朱延胜记得很清楚,曾有老人为了让志愿者过去看望他,谎称自己生病了。等到志愿者到场后,老人又称没事了。朱延胜笑了笑,老人使用的“小伎俩”,目的是希望自己得到关注。
专家观点
子女要给予高质量的陪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婚姻家庭指导师程洁认为,老人的潜意识里之所以会制造一些“问题和症状”,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渴望与人建立关系,渴望被关注。
探亲活动固然能给老人带来一些安慰,但是活动本身的持续性也许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志愿者离开或不能持续关注照顾老人,老人就会感到被抛弃,就容易感受到挫败和无价值感。
而血缘亲情是很难代替的。对于空巢老人,子女要多回家陪伴他们,尤其是高质量的陪伴,多倾听老人的心声。就算不在同一个城市也要经常通过电话跟老人联系,最好是定时打电话。最好能经常给他们的生活制造一点惊喜,让他们平淡的生活有点波澜,有些希望。
另外,子女和社区也可有意发展老人的社会交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让住处邻近的老人列队互助。最好是能调动老人的主动性,积极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导者。
原标题:合肥一社区推出周末探亲活动 为空巢老人提供多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