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群众“心贴心” “淮北模式”破题棚户区改造
(宋卫义)棚户区改造不仅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更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具体举措。近年来,淮北市抢抓国家棚改政策机遇,打破常规思路,攻克棚改难题,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颜值,得到广大市民点赞。
2016年,淮北市开工建设棚改住房4.8万套,占全省棚改任务总量的1/6,并实现零上访、零投诉、零事故;2017年,将开工建设棚改住房5.6万套,占全省棚改任务总量的1/5,棚改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淮北市创新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成功做法入选2016安徽省辖市最具影响力十件大事,被住建部列为先进典型在全国推广,省内外100多个城市先后来淮北考察学习,20余家中央及省直媒体采访团专题报道淮北棚改经验。
淮北市作为一个工矿城市,建市50多年以来形成了大量的棚户区,“百里矿山、百里棚户”是过去淮北矿区的真实写照。同时,主城区内分布着众多“城中村”,房屋低矮破旧,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较多。改善居住条件,过上幸福生活,成为广大棚户区群众的强烈愿望。
淮北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棚改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定位、来谋划、来推进,提出“以两年时间、办五年事情”、全面完成“十三五”棚改任务的目标,让棚户区群众早日实现“安居梦”,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淮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房屋征迁、安置、监管等方面不断创新,通过成立“居民自改委”、实行货币化安置、打造“全省首家、全国一流”的房产超市、创新推行房企破产和解模式等“实打实”的举措,掀起了棚户区改造的热潮,实现了安居惠民与群众“心贴心”。
淮北市通过棚户区改造,既改善了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面貌,也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过去棚户区道路、供排水、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较差,群众形象地比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群众不仅搬进了环境优美的小区,享受着专业化的物业服务,而且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户均住房面积由60平方米增加到90平方米,圆了棚户区居民“小房变大房、旧房变新房”的梦想。
棚改拆除了大片破旧不堪的棚户区,取而代之的是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充满生机活力的休闲绿地以及热闹的商业街区,既弥补了公共服务“短板”和基础设施“欠账”,又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颜值”。
随着全市107个棚改项目加快实施,将实现直接投资300多亿元,有效拉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相关产业的投资,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棚改,群众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间改变,参与赌博、酗酒等低俗娱乐活动的人少了,创业经商、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人变多了,群众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形成了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淮北市坚持把棚改工作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抓手,作为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的生动实践,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真真切切地为棚户区居民带去了福音,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