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大学生服务美好乡村建设】放飞青春梦想 服务美好乡村建设
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为了使实践活动更加充实有意义,经过反复的优化组合,土木学院4支重点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分赴寿县、霍邱县、金寨县和岳西县等地,深入村镇与山林展开调研活动。与以往课堂教学不同,在实践中,大家看着真实的建筑与山体结构,摸着实在的样本,在老师的指引下,认真查看各种结构样式,发现多种问题隐患,运用专业仪器进行测量,与老师细致探讨,分析形成原因。从最初的没有目标到自己找准结构问题,从开始的一知半解到最后的合理分析,从不知道仪器名称到熟练使用,从起先的不好意思到主动攀谈,亲身体验之下,很多同学感慨:“原来是这样的啊,这下理解得更加透彻了。”“这次实践活动收获了很多。”每次站在队伍的后面,看着队员们从忙乱到能够迅速自行组队分工,各司其职,并快乐团结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我就仿佛看到青春的力量在散发,青春的希望在起飞,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欣慰与自豪。
在调研报告撰写阶段,与以往老师反复催促不同的是,队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要求自己,多次主动与老师联系,确定调研报告的各种细节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归理论,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更加凸显了暑期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当前与未来的深入思考
以前一说到就业,学土木的学生就会开玩笑地说到搬砖头、搅拌水泥、放线等,有时候还会配上几张图片自嘲一下,也有的会从大的方面想到盖房子、修路、修桥等等传统的就业模式。这些当然都是存在的,但并不是全部的。今年美好乡村建设调研的行程给大家展示了一个说新又不陌生的领域。尤其在霍邱县岔路镇岔路村,在当地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的介绍下,大家了解到,岔路村原来是一个条件极差的泥洼村,一下雨全村就像变成了泥塘一样,为了改变恶劣的生活环境,在当地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把大家共同的家园建设成为现在全市第三、全县第二的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民生工程为多数人带来的影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与此同时,在对房屋的内部调研中,同学们也看到了一些结构上的不合理现象,专业上的应用与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引发了大家的讨论。美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与建设前后的强烈对比在青年学生的心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关于未来的青春梦想已经起飞。
品质与精神的不断升华
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褪去外界物质的诱惑,大家沉浸在对历史的回顾中。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意志深深感染每一位同学,特殊年代与当今和平年代的强烈反差使得大家更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武器与军装的升级则标志着我国军事力量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使同学们对祖国的发展感到骄傲,对未来充满信心,也鼓励和督促大家努力奋斗,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
在具体调研活动开展期间,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岳西县的实践中,一场山雨不期而遇。瓢泼大雨模糊了车窗,下去还是不下去?正在有些同学还在犹豫的时候,几名同学已经下车走到目标地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紧张而有序地完成既定任务并顺利返回。在滑坡样本的测量采集过程中,面对不时滑下的石头和倾斜的山体,是上去还是不上去?在有的同学还在思量的时候,有的同学已经非常矫健自信的爬到高处,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工作并返回。同学之间的不经意的比较,让有的同学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弥补与锻炼。
在与实践目的地的对接中,校友们的热情帮助引起了同学们的感慨。虽然已毕业多年,但是对母校的感情依然是那么热烈深沉。得知母校暑期实践团队需要帮助,校友们在目的地的确定、负责人的联络、资料的提供等各方面都提供了大力的支持,有的在百忙之余抽出时间亲自陪同、讲解。在向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的时候,他们则深情地表示,“说谢就太客气了,母校培养了我,我现在帮助母校培养新一批优秀人才,是我应该做的,能够为母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非常开心。”简单的言语中倾诉了毕业校友对母校的挚爱,这种感恩与热爱的情感也感染了参加实践的同学们,有点同学表示,“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将来也要为暑期三下乡提供帮助。”话语虽然定格在特定的环境中,但是可以看见,“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的信念已生根发芽。
总结: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暑期三下乡在给参加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同时,也是一次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与学生在一起,看着学生点滴的收获与进步,心情也是极好的。(作者:张颖 审核: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