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乡村建设,幸福指数噌噌涨

07.10.2018  11:13

  走进乡村,每次都有新惊喜。

  一栋栋小楼房装修精致、一条条道路宽敞整洁、一条条河流清澈见底、一位位村民笑逐颜开……2009年以来,我省共完成1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居住安全问题;2012年以来,我省不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编制完成4843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和1133个乡镇政府驻地整治规划,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2017年以来,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一大批“脏乱差”的旧村庄变成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从开启建设到制定规范,再到不断推进升级,我省倾力耕耘乡村建设,一路奔跑,从未停歇。

   住宅大变样,村民圆了安居梦——

  以前是“泥巴墙破草房”,现在是“小楼房精装修”,不仅看起来好,住起来也舒服,家里就有“星级厕所”

  从草房到土房,再到现在的精装修房子,孙永久圆了自己的安居梦。

  金秋时节,走进明光市明光街道张湾村,一阵桂花香气扑鼻而来。村民孙永久今年上半年搬了新家,逢人就夸新房子好。

  “嘴上说不算数,你来我家看看。 ”孙永久热情地走上前为记者带路。今年50多岁的孙永久是五保户,从村口步行几分钟就看到了他的新家,40多平方米的新房收拾得干净整洁,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生活十分方便。

  “这个新房属于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政府帮助建的。 ”孙永久说,“最早的时候,我住的是间草房,秋冬天冷风直往家里钻。上个世纪90时代初,草房倒塌了。后来我搬进哥哥家的土坯房子,每逢下雨天,家里就漏水。有个好住所一直是我的心愿,现在可算圆了我的梦。 ”

  “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将每一户危房改造对象的家庭情况、房屋改造等录入信息系统,按房屋改造时间节点,上传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3张农房照片,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有效监督政策执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规划与建设处处长卢立新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我省共完成1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居住安全问题。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国家部委组织的农村危房改造年度绩效考评中,我省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在记者走访中,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表示,40年前,农村里都是一排排的低矮土房,整个村子都是土黄色的。如今,驱车在田野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两旁,少有平房,多是贴着瓷砖、装修精致的2层小楼房。

  “我们年轻的时候住的都是草房子,后来条件好点的人家盖了土坯房子。如今,村里哪里还有土坯房啊,都是小楼房咧。 ”9月27日,记者驱车到六安市金安区,车子停在孙岗镇江家畈村,村民卫功胜正在家门口唠嗑,他最得意的是3年前新建的卫生间,“你看看,我家现在可有了‘星级厕所’,没一点臭味,太方便了。 ”

   乡村高颜值,宜居生态有魅力——

  以前垃圾随手扔,现在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垃圾桶,污水也有了好去处,家里住着舒服,村里环境越来越好

  住宅的变化,折射出农村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但改变的不仅仅是住宅条件。

  近日,记者走进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村民王皖生家,推开院里小房间的磨砂玻璃门,映入眼帘的是瓷砖墙面和地面以及洁白如新的冲水式洁具。同样是这个角落,两年前还是每到夏天就苍蝇蚊子满天飞的粪桶摆放处。

  深一脚浅一脚的泥巴、家家户户门口堆着大粪、村口集中着十几家的旱厕……王皖生的记忆里,农村和“干净整洁”不沾边。

  “上个世纪90年代,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村里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村里垃圾却越来越多,各种食品方便袋、化肥农药瓶子,大家都是随手扔,泥巴路里夹杂着方便袋、水塘里漂着塑料瓶,这种情况在周边的村里随处可见。”王皖生站在自家院子里说,“现在可不一样了,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每隔五六户人家就有一个垃圾桶,旱厕也拆掉了,改成了院子里的独立卫生间,配上了冲水式洁具。镇上还有污水处理厂,污水也有了好去处,家里住着舒服,村里环境也越来越好。 ”

  每隔五六户就有一个垃圾桶、新铺设的管道让污水有了“归宿”、村里的无公害卫生厕所越来越多……自2010年开始,我省将“农村清洁工程”列入全省民生工程,连续5年不断推进,建设了1225个乡镇驻地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

  从2015年起,我省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3年治理行动,截至2016年底,全省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实现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 2017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部署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为抓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吹响了江淮大地建设美好乡村的“集结号”。

  与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一样,江淮大地越来越多的乡村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美了。据了解,目前,我省已经完成农村改厕114.2万户,农村陈年垃圾集中清理215.6万吨,整治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33个,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367座。

   建长效机制,美丽乡村继续升级——

  以前是奔着“金山银山”,现在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来安县的乡村,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着两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绿色桶上标着“可腐烂”的字样,灰色桶上标着“不可腐烂”的字样。这两个小小的垃圾桶,正改变着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一度是来安县乡村环境的真实写照。 2012年,来安县开始以市场化改革为切入点探索农村垃圾治理,经过几年实践,逐渐形成了“源头分类减量——‘桶换桶保洁’——‘桶装车载’收集——压缩转运——焚烧处理”的模式,来安县这一套科学的垃圾收运模式,解决了农村垃圾清理难、收集难、转运难、处理难、长效保持难的问题。 2017年,来安县被住房的城乡建设部列入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农村环境好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了,来到村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以前是奔着“金山银山”,现在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指出,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长效机制,探索美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2012年以来,我省编制《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对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作出整体安排;印发《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指导各地完善村庄布点规划;制定《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指导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6年来,共编制完成4843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和1133个乡镇政府驻地整治规划,一大批“脏乱差”的旧村庄变成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今年,我省印发《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编制《淮河行蓄洪区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实施方案》《淮河行蓄洪区主干街道展宽和路面硬化实施方案》、制定《淮河行蓄洪区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导则》……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乡村的变化,仍在继续发生着;百姓的幸福指数,一年比一年高……(记者何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