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运仙:一生护林不言悔

27.05.2015  05:50

  一大早,86岁的罗运仙老人起床洗漱后,像往常一样和另外几名护林员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四十四年如一日,每天不到山上转一圈,罗运仙心里不踏实。
  “这棵树是我刚到林场时栽的,开始像筷子那么大小,看着它长大能有用了,自己也就高兴。”每次走到林场的路口,罗运仙总是习惯性地停下来,用手拍拍自己当年栽下的树,目光顺着树干慢慢移到树梢,入目满是郁郁葱葱。
  罗运仙家住贵州印江县木黄镇盘龙村。1971年,担任盘龙村党支书的罗运仙服从组织安排,翻山越岭来到莽莽群山中的高石坎林场。同年,因猪场和林场合并,建厂公社猪场场长、党员周宏权也被安排到了林场,并担任场长。
  同在一个屋檐下工作和生活,周宏权和罗运仙相知、相爱,组合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从此夫妻俩全身心投入到高石坎林场的植树和护林工作。
  “刚上山的时候,高石坎到处都是荒坡,基本没有成材的树木,为了国家用材,那时的工作就以植树造林为主。”罗运仙介绍,那时没有树苗,护林员得到几十公里外的新业乡坪所村去挑取“沙木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把铁锄、一把镰刀就是他们的伙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持之以恒地追逐着心中的绿色梦想。
  随着两鬓渐抽白丝,当初植下的小树也已长大成林,偷砍盗伐却也随之而来。“村民生活比较贫困,经常有人偷偷跑到山上来砍树卖木材,或是直接拿去烧柴用,我们不敢懈怠,分组分片巡视树林,一天要徒步走40多里,一年下来要穿破十几双解放鞋。”罗运仙说,“巡山晚上不能打亮,看山林不能出声,有一次我就和同事差点撞到一块。”由于长期幕天席地,她患上了风湿、胃溃疡,可依然坚守在高石坎,守护着九岭十八塆的一草一木。
  说起坚守的艰辛,罗运仙记忆犹新,“上个世纪70年代,生活异常艰苦,每餐吃的全是洋芋、红苕,锅里见不到一颗米。”
  为了对长成的林场进行有效管理,大伙给自己制定了规章制度——所有上山护林员必须以场为家,有事需请假;每个月3夜假期,旷工一次罚款3元;林场员工私自送人或变相送人柴木,罚款3元;每天早上7点巡山,下午6点换班,值班期间林木被盗,又没有汇报,罚款3元。
  有了制度就必须遵守,谁也不例外。2008年的大凝冻,林场里的一部分树被大雪和凝冻折断。当时,有几个亲戚熟人劝罗运仙砍一些树木卖掉,补贴家用,让日子好过一点。这些“善意”的劝告,都被她一一拒绝,“那么困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今天谁也不能够动林场里的一棵树。”
  “2002年,我们修房子,没有在林场要一根木材,知道问也不会给,我们全是在金厂村买的。”罗运仙的儿媳钟应萍说。有一次,罗运仙的女婿上山砍柴,被罗运仙撞见骂了个灰头土脸。罗运仙说,她和护林队员因坚持原则处理盗砍滥伐者,得罪的亲朋有的至今耿耿于怀,生生割断情缘老死不相往来。
  2012年4月,88岁的周宏权坚持巡山到生命最后一刻,临终前,他拉着罗运仙的手,说不出一句话,眼睛依然望着林场的方向。
  周宏权病逝后,罗运仙含泪送别相濡以沫的老伴,义无反顾地返回林场的老木屋,继续坚守在高石坎林场,只为兑现曾经的承诺——选择了就要一辈子坚持。
  如今,子女们都成家立业、儿孙满堂,孙儿多次上山接奶奶下山去享福。可罗运仙早已离不开这片亲手植下的林子,“腿脚不好了,来回一趟不容易。”最终儿孙们只好尊重老人的意愿。
  44年,罗运仙曾经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苍苍白发,昔日光秃秃的荒山,经过她和护林员一双双磨出老茧的双手,演变成如今方圆1.2万亩苍翠的林海。(记者  郝迎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