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卷调查显示:游客注重安全 但少有付诸实践

15.06.2016  21:05

    每年6月是我国安全生产月,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提升全民安全素质”虽是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但这一要求不仅适用于生产领域,更应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毕竟,在生产环节有明确的规定、切实的监督,而在更大范围、更加松散的社会生活中,安全素质、安全意识更易被“随大流”所冲淡。尤其在社会生活更加丰富的今天,公民个体的安全素质显得格外重要——在最近几年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中,均有公民个人安全意识缺乏的影子。

  从今天起,《法制日报》视点版推出“提升全民安全素质系列报道”,从与公民生活联系紧密的旅游安全、交通安全、家庭安全、应急安全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和解析。

  2016年上半年最后一个小长假结束了,许多人享受完旅行时光,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然而,并非每次旅程都是轻松愉快的,有些人就在端午小长假的旅行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6月12日,四川广元白龙湖景区游船翻船事故搜救工作结束,此次事故共造成15人死亡。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信息,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国民人均出游2.98次。在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的今天,保障旅游安全无疑是一项重要工作,其中,提升公民旅游安全意识成为一个关键环节。

  我国公民旅游安全意识如何?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发起网络问卷调查。

  主动查阅安全事项游客不多

  在四川广元白龙湖景区游船翻船事故中,如果说短时强风是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那么安全意识的缺乏无疑加重了事故的损失——船上的18名游客无一按要求穿救生衣。

  缺乏安全意识,是个案还是具有普遍性?

  《法制日报》记者发起网络问卷调查后,收回200份有效答卷,其中,54%的受访者在出游过程中遇到过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

  正因为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参与网络问卷调查的200人中,94.5%的人觉得旅游安全意识很重要。

  尽管如此,受访者将“很重要的安全意识”落到实处的并不多。200份有效网络问卷调查显示,仅有67.5%的人会在出行前了解相关安全注意事项,而且了解安全知识的渠道狭窄——80%的受访者通过网友的讲述和评说了解旅游安全注意事项。

  67.5%的受访者关注哪些旅游安全事项?32%的受访者更在意旅游地的治安安全,20%的人更在意旅行过程中的餐饮安全,13%的人在意购物安全,还有13%的人在意旅游设施的安全情况,关注旅游地天气情况的则很少。

  对于网络问卷调查反映出的问题,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安全问题,我们常说要警钟长鸣。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会说安全非常重要,但是要把安全作为一种潜意识里的行为却很难。”

  刘思敏认为,尽管网络问卷调查显示,有67.5%的人会在出行前了解安全注意事项,但在实际中,主动了解安全注意事项的比例很低,尤其是选择自驾游、自助游的人。

  惨痛事故曝安全意识欠缺

  如果说网络问卷调查的数字略显抽象,那么已经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更有说服力。

  2015年8月3日17时15分许,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河村突发山洪,致使9名游客被洪水冲走,造成7人死亡,2人失踪。

  据了解,事发时小峪河东岸有几桌游客正在用餐,他们身后的山梁突然涌下一股泥石流,将游客附近的房子整个掀翻,不少游客被冲进了河道。事故刚刚发生不久,有4名游客被附近村民救起。

  同日,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岭雪山突降大雨,引发洪水。暴雨发生后,整个景区总共超过1000名游客被困。

  ……

  还有一些旅游安全事故更直接地说明了旅游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游客安全意识的缺失。

  四川广元白龙湖景区游船翻船事故即是典型一例。

  6月4日12时许,“双龙”号游船搭乘18人,从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盐井溪码头出发,前往白龙湖小三峡景区游玩。14时40分左右,“双龙”号返航途经三堆镇飞凤村三组水域时,发生翻船事故。

  在事故发生前,曾有游客在其微信朋友圈中发出一张游船上的照片。照片显示,游船上的大人小孩均未穿着救生衣,而游船上赫然贴着“乘客上船请穿好救生衣”的提示。

  有幸存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午上船时天气晴朗,非常炎热,所以大人们都没有穿船上的救生衣,只是让小孩子穿了。后来因为天气实在热,小孩也陆续把救生衣脱掉。

  据了解,按景区规定,每次出船前均要求乘客穿好救生衣,工作人员在确认安全后才可出船。但开船之后,乘客会因怕热等原因脱掉救生衣,而船员在驾驶舱内无法及时监控。

  最近几年,中国游客在海外遭遇抢劫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曾有专家表示,一些中国公民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是导致国人在海外频频“受伤”的重要原因。许多中国游客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

  旅游安全教育涉及多方面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公民应具备怎样的旅游安全意识?

  刘思敏说:“安全意识是一种生存能力,比如,旅行比较多的人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丰富的安全知识,已经具备较强的保障安全的能力。此外,如果参加正规的旅游团队,旅行社一般会提供安全普及教育,所以也会使之形成安全经验。”

  旅游安全知识、经验包括哪些?刘思敏介绍,安全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化的,比较有共性的知识,比如说出门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不要露宿、保管好自己的财产等都具有共性;还有一种具有特性的,比如出行具有特定目的地,就要了解当地的法律、安全形势等;如果还要从事特殊项目,比如蹦极、潜水等,对此就要做一些专门的准备。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讲师胡斌认为,与安全意识紧密相联的一个问题是保险意识。目前,我国游客很少有买保险的习惯,这是一个风险意识培养的问题,毕竟现在不是马车时代的简单社会,而是飞机时代的风险社会。

  这些安全意识如何进入游客潜意识之中,或者说,应通过哪些渠道提升游客安全意识?

  胡斌直言,提升公民旅游安全素质,加强安全教育的主体有三个,一是景区应该尽到告知提醒义务,也就是说景区有对游客的安全警示义务,这是一种广义上的安全教育;第二,政府部门应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高风险旅游项目。例如日本在登山入口处都会设置政府的安全告示,教育登山者需要何种设备仪器才能进入,遇到危险该如何自救及求救;第三,法院也可以发挥教育作用,如果法院能通过判决书让大众知晓因自己的过错导致了危险后果,这不失为一种更好且更有效的安全教育手段。

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