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呵护生态 绿色发展

04.10.2014  03:29

  在建设美好安徽进程中,我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长时期、更高质量的发展——

  从实施《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到出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从打响呼吸“保卫战”到江河湖泊治理,从美好乡村建设到新安江畔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绿色发展成为江淮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理念升级,让发展与美丽共赢

  如今的江淮大地,绿色发展热潮涌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秉承绿色理念,“十二五”开局之初,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安徽实践高度契合美丽中国的发展脉搏。

  决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2010年1月,皖江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各市强力招商,但仅2013年,合肥市各级环保部门拒批项目42个,总投资25.5亿元。 “承接产业转移不能污染环境,不能破坏生态,不能贻误子孙。 ”省发改委负责同志说。

  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主体功能区、生态红线这些新鲜词汇近年来不断进入公众视野。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可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中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2013年岁末,耗时3年编制完成的我省第一部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清晰地勾勒出安徽国土空间开发路线图。全省14.0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要打造成“江淮粮仓”和“生态福地”;自然保护区域、文化自然遗产等禁止开发,要打造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人间天堂”。

  在配套政策保障下,规划从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省发改委负责同志说,力争到2020年全省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人们生活在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中。

   污染防治,让生产与生活共赢

  “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转型之需、发展之要,刻不容缓、时不我待!”2013年12月31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表达空气治理的重要和急迫。

  雾霾之下不再是等风盼雨,江淮大地打响呼吸“保卫战”。防治行动实施方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继推出,各地向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宣战”。

  因矿立市的铜陵,经历重工业开发后,燃煤冶炼等传统型污染叠加。铜陵市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民生工程,打响环保战役,曾经跑冒滴漏的化工企业、灰尘飞舞的码头,经过更新环保设施等措施后,污染状况有了好转。 “我们正以压煤、降尘、控车、迁企、减排、增绿为抓手,为蓝天白云而战。 ”铜陵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全省各地,层层出台制度,打出治污“组合拳”,让公众看到政府部门果断治理的决心、重拳出击的力量。

  向大气污染“宣战”的同时,“愚公移山”的水环境治理场景在多地上演。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中,水环境治理项目数量最多、总投资最大,共155个项目,涵盖截污清淤、防洪排涝、综合整治等,总投资324.05亿元。随着示范区今年7月跻身国家级、《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出台,人们对治理好巢湖充满期待。

  而在新安江畔,2011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启动,设置补偿基金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3亿元、皖浙两省各出资1亿元。如果年度水质达标,浙江拨付安徽1亿元,否则相反。干流两岸风貌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业转型发展、城乡污水处理……如今,新安江流域不仅总体水质为优,连续3年达到补偿条件,而更是一江碧水东流、两岸秀色葱茏。

  放眼全省,水污染防治铁腕推进,重点流域水质站上新起点:淮河干流总体水质为优;省辖长江流域干流、支流总体水质状况分别为优、良好;巢湖全湖平均水质为Ⅳ类、轻度污染。

   生态创建,让保护与开发共赢

  淮北平原上,利辛县江集镇今年多了一个“光环”——国家级生态乡镇。

  江新村是江集镇环境整治示范村。曾经,村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如今,随着一座投资57万元的微动力污水处理站、1万多米管网、2个新建公厕、51个垃圾桶、1辆垃圾清运车“融入”,污水、垃圾“看不见了”,村里还铺上水泥路,路旁种上花花草草,村民家园焕然一新。

  从淮北到江南,美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农村清洁工程成为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强劲“催化剂”,让村庄美丽重现。

  自2003年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试点生态省建设以来,全省已成功创建霍山县、绩溪县、宁国市3个国家级生态县、13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环保厅提出,力争到2020年,80%的地级市、县、乡镇、村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市、县、乡镇、村,初步建成生态省。

  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是真正的绿色发展。变废料为原料、宝藏为宝物,我省多地多行业上演着循环发展大戏。在宁国,安徽凤形耐磨材料公司的卡车穿梭在收购废旧钢铁的路上,车间里一堆堆库存废铁浴火重生,变成中国名牌产品——“凤形”牌高铬球;在颍上,曾是荒滩的五里湖湿地公园碧波荡漾,4A级金字招牌吸引着游客到来……

  放眼全省,循环发展正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夏胜为)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