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富中国】开篇:绿荫下 生机勃发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月27日讯
图一:习大大种下的那颗香樟树已枝繁叶茂,曾经满目疮痍的长汀也已郁郁葱葱(黄海 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慧清)曾经,在福建省长汀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长汀哪里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里穷?朱溪罗地丛。头顶大日头,脚踩砂孤头,三餐番薯头,人穷田又瘦。”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党支部书记范腾香说:“原来南坑村被人家称为‘难坑’村,村民们上山砍柴割草换油盐,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山越砍越荒,人越活越穷!”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开始高度重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也多次视察长汀水土流失区,并带头植树。经过几代长汀人的努力,长汀县树立了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如今的长汀,山清、水秀。而1998年之后实现的林权改革,让村民拥有了自己的山林,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农民受益相结合的“长汀经验”绿了山头,也富了百姓!
图二:曾经的火焰山,现在是绿满山
南坑村村民袁茂盛通过流转600亩土地种植银杏,并结合养殖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记者见到袁茂盛的时候,他刚从长汀县城拉了一皮卡车的猪饲料回来,一大家子人也顺道到城里“大采购”。袁茂盛说:“在山上种草用来喂猪,猪的粪便可以拿来作为果树的肥料,既环保又绿了山头,关键是还可以赚不少钱!”袁茂盛粗略计算了一下,今年的纯收入能达到十多万元。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2013年,南坑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755万元。村民们都说,这是生态经济给他们带来的福音。
图三:袁茂盛站在自家的银杏林山头上,告诉记者他期待着果实的丰收(黄海 摄)
图四:南坑村的“杏”福人家(黄海 摄)
林业关乎生态,也关乎民生,党和政府以及老百姓都越来越深地体会到这一点。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退耕还林,就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一个重大生态工程。今年是实施退耕还林的第十五个年头,这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广大山区百姓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根据统计,退耕还林十五年,恢复了1.39亿亩林地,给林农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周鸿升主任认为,退耕还林有三大好处:首先是还大家一个青山绿水。退耕还林退的是25度角以上的低产耕地,这些耕地原本是通过砍伐森林而形成的,经过几十年的耕作,造成了水土流失,不仅劳而无功,而且贻害无穷。退耕还林恢复了原来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山区林农的生活环境。退耕还林的第二个好处是给大家带来了经济效益。周鸿升主任说,现在,很多林地上种植了木本粮油,每亩地的平均收益在5000 元以上,而以往在山坡地上种苞米,除去成本,一亩地产生的收益也就几百块钱。第三是林业耕作对劳力的限制和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农业需要不停地投入劳力,种树则不用每天浇水除草,可以腾出相当一部分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这给农民增多了一份收入,进而调整了生产结构。
图五:湖南省退耕还林喜见效,坡地着绿装,林农鼓腰包,生态富民效果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的这一形象表述不仅仅表达了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和决心,其实也指出了林业发展的光明前途。生态和民生是林业的一体两翼,两翼齐举才能够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我国有43亿亩林业用地,其中集体林地27亿多亩,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资产,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发展林业产业,相当于扩大了几十亿亩的土地利用面积。对此,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副司长孙健表示说:“林业是极具发展的富民产业和实体经济,具有市场空间广,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等优势,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潜力所在。所以,我们要研究好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如何把林业产业调整好,把林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让林业这座巨大的资源,在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绿色增长、促进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一改革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集体林地基本上都承包到了农户家庭,截至到2013年年底,全国有一亿多农户获得了林权证,户均林权资产达10万元。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希望林农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通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的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林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双赢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记者从国家林业局改革发展司了解到,自2012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就采取一些列措施,协调有关部门以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出台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规划纲要,并从省一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来扶持林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浙江省淳安县,发展林下经济不仅致富一方,也让那里的好山好水好产品远近闻名。记者来到枫树岭镇源塘村村民陈建华的林下种养基地,他与一名上海老板合作,在原来种植黄栀子的林地里从事“生态鸡”养殖。陈建华负责养殖,上海老板负责市场营销,产品主要是销往上海,已经成为上海多家酒店指定的土禽品牌,可以说在“上海滩”小有名气。现在,一只鸡送10个蛋,价格在300元左右,记者不得不惊呼“吃不起”!虽然价格不菲,陈建华却不愁销量,还要为了保持存量作一定的销售规划,这又让记者发出感慨:“真是‘有钱任性’啊!”好山好水育物华,陈建华的养鸡场建在中药材基地中,四周是环状的山林,饲养环境好,封闭性极佳,而淳安县的“种养游”立体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既注重发挥淳安的山水资源优势,又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的控制,实现了生产环境和产品品质的共同促进、相互统一。这样的发展方式,让当地林农底气十足。
图六:陈建华在黄栀子树下养殖肉鸡,立体林下经济提高了林地的价值,也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之路(廖北海摄)
绿荫下,生机勃发!2013年,我国林下经济的产值达到了4500亿元,约占整个林业产值的13%。另外,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户已有5000万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然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并不是要破坏它,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看来,我们要发展林业,不仅要注重保护,更要注重经营。张齐生说:“我们要充分利用森林的特点,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财富,不要破坏它自己的规律。不仅要保护好,而且要经营好、发展好,目的就是可以使生态效益越来越好,我们的山区农民也能不断地发展生产,致富。”国家林业局改革发展司处长繆光平也表示:“我们现在发展林下经济,也是希望有更多的民众和社会资本进入到林业来,既造林又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和产业的统一,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结合。”
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经济,通过集约利用林地资源,全面推动以林为主,三产联动的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将极大地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益,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和产品。发展林下经济,能够激活林农和社会资本共同来保护和经营好森林,让绿水青山变成大家共同拥有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