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网刊绩溪章氏家训:如何避免教出“熊孩子”

06.10.2015  10:37

 

国庆期间,多个公园景点不少文物、植物都被游客不文明对待 摄/记者 林晖 张鑫

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多地旅游景点不文明现象屡遭曝光,家长纵容孩子的不文明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关注。

近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撰文指出,家是人格养成的第一课堂。文章指出,中国人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故而许多家庭无不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德。

此前,网站首页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推广多个家族的家规、家训。《法制晚报》梳理发现,其中不乏如何教育孩子的篇章。腐败现象的绝迹,根源在于教育,教育成功的基础,关键在于家庭。

专家指出,家长的行为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父母,尤其应当管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现象 多地景点再现家长纵容“熊孩子”

“孩子快喂,妈妈给你照相。”昨天下午,北京动物园内,一名市民一边鼓励孩子用自带的白菜喂鹿一边给孩子拍照留念。“十一”期间,带孩子游园成了不少家长的选择,但在游园期间,投喂动物、攀爬刻字等不文明行为却屡见不鲜。

另据网友曝光,故宫里的大铜缸刚修复,就有熊孩子爬上爬下;长城城墙仅半米多宽,熊孩子不但要坐上去拍照还得劈个叉;公厕就在四五百米外,“熊孩子”非要在天安门广场随地小便。

北海公园一进门的竹林中,不少竹子上都被刻上了字,“到此一游”、“永远在一起”等字样出现频率最高。在山上的小亭子更是游人刻字留念的“首选”,有的甚至用涂改液对刻好的字进行二次加工。

“十一”黄金周假期已过大半,假期里外出游玩,自然是愉悦身心。然而在景区和很多公共场合,让人头疼的“熊孩子”的不文明行为与美好景象格格不入,大煞风景。

今年6月,故宫就已经现场售票开始实行实名制,同时建立了黑名单制度,目前已有2500人被加入了黑名单。

  家规 家庭教育是基础 爱公物 讲公德

近日,中央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推荐了安徽绩溪章氏。章氏家训要求,职责所要求做的必须竭尽全力,但不可掺杂私心,逾越自己的职分。

“子孙怕的不是少,而是怕庸碌无才;家业怕的不是穷,而是怕铺张浪费;门庭怕的不是冷落,而是怕没志气;交际怕的不是朋友少,而是怕跟坏学坏。”章氏家训中写道。

法制晚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家家规家训有不少篇章教育子孙后代。如裴氏家规明确提出,家庭教育,是人才成长的基础。教诲不倦,坚持不懈。教育子孙在一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重视道德的培养,尊敬师长。留传子孙多一些经书,少一些钱财。

“在社会上生存,要把讲求公德放在第一位。要爱护公物,遵守社会管理秩序。时时保持警惕,防止无端错失。祛除自私自利,不要有害人之心。”裴氏家规中写道。

张谷英村家训族戒引用《经学理窟·学大原》语,教育要从小儿开始,先教安祥恭敬:即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

章氏家训》指出,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点墨水(道理),心智昏迷像喝醉了一样,身形懈怠如病瘫的人一般,却大肆放纵自己的欲望,行为像乞丐一样卑微。

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表示,一个德才兼备者的操行,以静心来修炼性情,以恭俭来涵养品德。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学习需要心静,成材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

诫子书》诸葛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稚孩童都能熟记于心。它是当地诸葛小学的必修课,村民们家贴的对联,往往都是其中的名言警句。

  父母言行是孩子效仿的榜样

郑氏规范》中规定,子孙自八岁入学学习文字、音韵,十二岁外出就学,十六岁开始学习关于道德教化学说。必须聘请名师教导,学习内容以孝悌忠信为主,以期望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

子孙处事及待人接物,应当诚恳朴实,不要设置细巧之物,取悦于人,以滋长华丽习气。

沈氏家训明确,己身不可不修德。己身是父母的惦记和期望,也是子孙后代们所观察效仿的榜样。因此自己一定要按照古礼的标准,凡事坚持恭敬谨慎;对待外物,一定要宽恕和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听言行一定要坚决去掉那些不符合礼法的部分,喜怒哀乐等情感一定要有所节制,使它们符合礼仪法度,这样才可以使自身修养得到提高,使家庭齐一和睦。

沈氏家训引用《尚书》语说:“要谨慎地修养自身品德,对问题要考虑久远”,沈家的后辈们应当每一个人都写一遍,贴在座位右边当座右铭。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阴劼介绍,汉阴沈氏家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家训中不仅有厚重的家国情怀,而且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小节培养子弟勤勉、忠恕、正直、清廉的品格,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人生的发展方式。

阴劼建议,要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小节培养人的品格。

郑氏规范中明确规定,子孙不得与人炫耀新奇比赛争胜,两不相让。除了祭祀用的酒器用银子制造外,不得用银子制造任何器具。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毛醒策表示,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上巨大的进步,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良好的社会风气,家庭的教育、家规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今天总是在呼唤良好的家风。实际上郑氏家族,他可以给我们隔时空地提供一个借鉴。”毛醒策说。

张謇《家诫》中写道,不要总想着与人交接,重要的是勤劳俭朴。循着这条路走,就会有无限的好事。

张謇辑取西汉著名经学家刘向的名言,以此告诫儿子得志时不要骄傲,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持盈保泰。

  清白家风是给子孙最好的遗产

杨震家训中提出,他的子孙们与平民百姓一样,素菜为食,徒步往来,不乘马车,生活十分简朴。亲朋好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世人都称子孙为‘清白吏’,这样留给他们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文臣,他一生经历了东汉政权由中兴到逐渐衰落的过程。面对国家日益陷入奸臣当道、政治腐败的深渊,他力主改革,切谏除弊,勇斗邪恶,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

“清白家风就是给子孙最好的遗产。”杨震研究会会长李建华说,杨震为官,从不谋取私利,也不因私事求人、请人、托人,请客送礼。他的子孙们与平民百姓一样,生活十分简朴。有人让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产业、购置田产,杨震却始终认为保持清白廉洁的形象和节操,并以此传于后世子孙,就是给他们留下的最好的遗产和礼物。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法国巴黎孔子学院原院长钱治安认为,“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命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育弘扬好家风,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记者 温如军)

原标题:中纪委网站刊13篇家训:如何避免教出“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