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联动,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进协调发展行动的总体考虑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断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措施,调动省、市、县各方积极性,统筹推进协调发展主要工作、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着力构建统筹联动、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1月4日,省发改委总工程师笪艺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居中靠东、承南接北的区域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全省各区域竞相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在长三角地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合作机制下,我省全面参与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等12个重点专题合作,扩大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熟经验,商合杭高铁等跨省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滁州、芜湖、马鞍山、宣城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皖江8市整体纳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与沪苏浙全面合作的框架基本建立。 ”笪艺武介绍。
我省注重发挥各区域板块的特色和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各区域在国家层面的地位和作用,皖江、皖北、皖南、皖西区域发展全部上升为国家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创建工作正在推进,“一圈一带三区”五大区域板块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随着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深入推进,16个市城市特色风貌规划、寿县国家“多规合一”试点、美丽乡村“十三五”规划工作全面完成,我省城乡区域统筹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显现。
《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坚持分类指导、区域协同,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各区域板块协调联动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发展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协调发展行动,要瞄准重点。 ”笪艺武向记者介绍,将加强与沪苏浙等高对接,全面深化我省与沪苏浙在各类规划、创新体系、产业体系、信用体系、交通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合作对接,努力实现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推动五大板块联动发展,加快推进“一圈一带三区”建设工程,适时开展区域政策评估,研究区域发展新政策,不断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推动合肥都市圈扩容,加快圈内交通、产业、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一体化建设步伐。深入实施皖江示范区展期规划,加快跨江联动和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在皖北实施新一轮南北结对合作和园区共建,配合国家编制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实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五个一”行动计划,完成并实施大黄山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全面贯彻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针对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将结合国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三去一降一补’方面的政策,分类指导我省成熟型、成长型、再生型资源城市化解过剩产能,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修复生态环境。 ”笪艺武说,在深化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将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地挂钩”和“人钱挂钩”机制落实。在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方面,将以创建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为突破口,探索集聚全省资源支持新区建设以及新区辐射带动全省发展的政策体系,支持合肥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当前县域经济呈现出两极分化凸显、县域企业经营困难、要素保障乏力等新特点。“2017年将深入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发展工程,重点是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高县域开发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强化开发区政策体系和要素支撑,支持融入中心城市产业链布局和创新体系。 ”笪艺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