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稳增长精准发力 做强产业形成多点支撑
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稳住传统增长点,培育新增长点,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创新驱动,行稳致远——
经济增速平稳、改革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趋优……今年以来,安徽经济在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轨道上持续向前。
摈弃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速度服从质量,行稳以致远。创新驱动发展,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加速孕育,加快形成多点支撑,迸发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推动经济发展开新局、增效益、添后劲。
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新常态下稳增长,关键是要找到新亮点、找准发力点
今年前2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10.5%……一组最新数据,标志“十二五”收官战精彩打响。
稳增长、稳预期、稳信心。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定发展最重要。“经济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速度,而是要有合理的速度。我省是发展中省份,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应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省政府参事、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说。
新常态下如何稳增长?重点在明确新思路、谋划新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政策择机而出,保证就业和民生,化解眼前下行压力。保持战略定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赢得足够时间和空间,乘势而上深层次攻坚转方式调结构。
去年以来,我省在行政体制、国资国企、农村、财税、金融、医药卫生、教育等领域频出改革重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既要调整存量,又要做优增量。实现稳增长,发展实体经济是坚实基础。一方面要稳住实体经济,防止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趋势性下滑;另一方面调优实体经济,促进制造业在稳增长中转型升级。
2014年我省经济总量和投资双双突破2万亿元大关,数据折射出加快发展的优势仍然明显。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既兼顾需要和可能,又突出速度和质量的统一,体现稳中求进的要求。
新常态下稳增长,关键是觅到新亮点找准发力点。“有别于以往,新常态下稳增长更注重经济发展质的提高,必须寻求新发展目标和新经济增长点。”省政府参事、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可侠说,要结合自身实际,精准“点穴”,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稳增长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加速形成新增长点
扩内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也是稳增长的着力点。稳投资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
“当前的投入结构就是未来的产出结构,把稳增长的关键落在扩大有效投入上,能够把稳增长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地结合起来。”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说。
新常态下,经济减速,投资面临换挡挑战。2014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但低于中部地区17%的平均增速,较之此前10多年全省持续20%以上的投资增速也有明显放缓。
稳投资并不意味着“开闸放水”、简单增加,只有赋予其新内涵,才能趋利避害,更好发挥效能。
“虽然新常态下的稳增长也要靠投资实现,但以往追求数量指标的投资行为必然带来以投资促投资的恶性循环;今后的投资要立足调整,以投资促结构优化,以投资保证提质增效。”王可侠说。
投什么?调结构、补短板,瞄准薄弱环节,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
过去一年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68亿元,超出年度目标任务16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新一轮治淮全面提速,淮河干流蚌浮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15.8亿元。重点项目是投资拉动的主力军。一批影响全局的跨地区、跨流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我省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合安九高铁等重大工程,建成合福高铁、宁安城际铁路等。
多点支撑、多轮驱动,经济稳定前行才更有保证。消费成为新增长引擎的条件趋于成熟。去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旅游、信息、健康、养老、文体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十三五’即将到来,消费将迎来升级关键期。我省能否把握机遇,以较低基数和庞大潜力率先突围,点燃消费引擎,需要创新思维,紧跟消费形势,以市场为基础,政府多举措助力。”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经济师刘爱华说。
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民营经济,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持续动力。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需要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大力发展提升民营经济。
市场要“活”。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公平、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去年以来,我省努力消除民营经济发展壁垒,按照“规则平等、非禁即入、非禁即准”原则,对我省能源、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公用设施、社会事业等7类行业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限制性条件进行了清理,推出首批28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的示范项目。今年初,第二批59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的示范项目公布。
创新要“实”。新常态是对既往经济模式的超越和优化,经济发展动力从过去的要素投入,切换到依靠创新激发内生活力上来。
推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是把短期与长期、促转型与惠民生有机结合的有效手段。去年以来,国务院围绕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提质增效的“双引擎”之一。
“我省应充分把握当前的政策机遇,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强创业载体建设,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以创新创业推动全省经济的转型发展,实现居民就业增收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双赢。”阮华彪说。
截至2014年底,我省共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6家。合芜蚌试验区共有229家民营科技企业列入股权和分红激励重大政策试点……新时期,我省正依靠产业化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核心优势。
政策要“宽”。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以加快改革释放红利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为培育新增长点创造更加宽松良好、活力迸发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经济发展才能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