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稳增长精准发力 做强产业形成多点支撑
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稳住传统增长点,培育新增长点,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创新驱动,行稳致远——
经济增速平稳、改革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趋优……今年以来,安徽经济在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轨道上持续向前。
摈弃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速度服从质量,行稳以致远。创新驱动发展,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加速孕育,加快形成多点支撑,迸发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推动经济发展开新局、增效益、添后劲。
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新常态下稳增长,关键是要找到新亮点、找准发力点
今年前2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10.5%……一组最新数据,标志“十二五”收官战精彩打响。
稳增长、稳预期、稳信心。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定发展最重要。 “经济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速度,而是要有合理的速度。我省是发展中省份,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应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 ”省政府参事、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说。
新常态下如何稳增长?重点在明确新思路、谋划新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政策择机而出,保证就业和民生,化解眼前下行压力。保持战略定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赢得足够时间和空间,乘势而上深层次攻坚转方式调结构。
去年以来,我省在行政体制、国资国企、农村、财税、金融、医药卫生、教育等领域频出改革重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既要调整存量,又要做优增量。实现稳增长,发展实体经济是坚实基础。一方面要稳住实体经济,防止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趋势性下滑;另一方面调优实体经济,促进制造业在稳增长中转型升级。
2014年我省经济总量和投资双双突破2万亿元大关,数据折射出加快发展的优势仍然明显。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既兼顾需要和可能,又突出速度和质量的统一,体现稳中求进的要求。
新常态下稳增长,关键是觅到新亮点找准发力点。“有别于以往,新常态下稳增长更注重经济发展质的提高,必须寻求新发展目标和新经济增长点。”省政府参事、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可侠说,要结合自身实际,精准“点穴”,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稳增长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加速形成新增长点
扩内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也是稳增长的着力点。稳投资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
“当前的投入结构就是未来的产出结构,把稳增长的关键落在扩大有效投入上,能够把稳增长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地结合起来。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说。
新常态下,经济减速,投资面临换挡挑战。 2014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但低于中部地区17%的平均增速,较之此前10多年全省持续20%以上的投资增速也有明显放缓。
稳投资并不意味着“开闸放水”、简单增加,只有赋予其新内涵,才能趋利避害,更好发挥效能。
“虽然新常态下的稳增长也要靠投资实现,但以往追求数量指标的投资行为必然带来以投资促投资的恶性循环;今后的投资要立足调整,以投资促结构优化,以投资保证提质增效。 ”王可侠说。
投什么?调结构、补短板,瞄准薄弱环节,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
过去一年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68亿元,超出年度目标任务16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新一轮治淮全面提速,淮河干流蚌浮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15.8亿元。重点项目是投资拉动的主力军。一批影响全局的跨地区、跨流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我省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合安九高铁等重大工程,建成合福高铁、宁安城际铁路等。
多点支撑、多轮驱动,经济稳定前行才更有保证。消费成为新增长引擎的条件趋于成熟。去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旅游、信息、健康、养老、文体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 “‘十三五’即将到来,消费将迎来升级关键期。我省能否把握机遇,以较低基数和庞大潜力率先突围,点燃消费引擎,需要创新思维,紧跟消费形势,以市场为基础,政府多举措助力。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经济师刘爱华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