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解读当前4大经济热点问题

22.09.2015  10:14

  经济日报》记者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风险总体可控 下行压力缓解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备受关注的新问题、新情况。为了回应社会关切,《经济日报》对市场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梳理,由长期联系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的记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

  热点①

  CPI和PPI“剪刀差”怎么看

  CPI重回“2时代”,与PPI的背离加剧,反映了经济的通缩风险,但不宜过度解读。

  CPI和PPI创下了自1994年以来的最大差距,这既与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关,也与国际经济持续低迷有关。

  一方面,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衰减,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涨。劳动力密集程度较高的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快上升。另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导致PPI较长时期处于同比下跌区间。从国际因素看,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跌多升少,输入性通缩加剧了PPI连续下跌的走势。

  CPI和PPI的背离,通常被认为是释放通缩的强烈信号。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正在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将逐渐减弱。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经济通缩风险总体可控,对于CPI和PPI的背离不宜过度解读。

  (经济日报记者 林火灿)

  热点②

  财政收支矛盾为何加剧

  随着价格企稳、外贸改善,收入状况将会得到相应改善。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收入下滑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关。以增值税为例,需求疲弱导致价格走低,增值税税基大幅缩小。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关税的大幅下滑,则与外贸形势紧密相连。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实施政策性减收。比如增值税同比下降4.7%,扣除营改增转移收入影响下降4.3%。主动减收,就是通过为企业减负来增添市场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还有一次性清缴等因素造成的收入下滑,比如企业所得税8月同比下降15.4%,与前一月同比16.6%的增速相比,下降严重。扣除一次性特殊因素后,企业所得税增长约8%。

  由于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带来的减收,主体税种收入下滑,会对经济恢复性增长产生重要作用。随着价格企稳、外贸改善,收入状况也将会得到相应改善。

  (经济日报记者 崔文苑)

  热点③

  外贸进出口双降怎么办

  出口负增长,并不意味着我国对外贸易在萎缩,外贸稳增长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

  光从进出口数据的同比增速来判断行业走势,多少还是有些片面。201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外贸进出口超过4万亿美元。如此大的体量下,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贸易额,就相当于过去10个甚至20个百分点增长的量。与此同时,负增长并不等于没有贸易往来。我们贸易往来的实物量还是相当大的,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量并不像价格交易金额下跌得这么多。

  当然,在全球外贸低于此前预期的情况下,中国外贸也难以独善其身。只要进出口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外贸增速适当降低也未必是坏事,反而可以为外贸结构调整创造宝贵的窗口期。

  需要指出的是,从发展经验看,外贸出口仍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利器,稳定外贸增长仍是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外贸稳增长的政策举措,促进外贸稳增长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广大外贸企业应顺势而为,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的转变中抢抓机遇,谋求更大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热点④

  资金是否已脱虚向实

  人民币信贷保持平稳增长,资金是否真正流向了实体经济?总体来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减。

  人民币信贷保持平稳增长,这说明,实体经济可能已经出现一些复苏迹象,尤其是一些具有明显政策导向支持的行业,资金需求开始有所上升,进而导致表外融资业务有所上升。

  与此同时,表外融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下降的速度放缓,说明部分信托资金开始转投一些政府基建类项目,反映了资金脱虚向实的趋势。

  数据显示,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8万亿元,分别比7月份和去年同期多3404亿元和1276亿元。总体来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减。

  (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