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已步入全面转型、跨越发展、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17212.1亿元,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居全国第9、中部第1位。
1.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7212.1亿元,增长12.1%;自2004年以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完成财政收入3026亿元,增长1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92.7亿元,增长22.5%。扩大内需成效显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55亿元,增长24.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5.6亿元,增长16%;其中城乡市场分别增长16%和16.3%。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70.2亿元,增长11.3%。启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4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61元,增长14.9%。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谋划实施“增长源工程”,制定促进钢铁、建材、化工等产业升级政策,实施997项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提速。强化创新驱动,开展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实施151项科技攻关和89项自主创新项目,启动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加强试验区人才特区建设。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1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066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3家企业获首届省政府质量奖。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落实国家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要求,淘汰小煤炭、小钢铁、小水泥产能174万吨、25万吨和260万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完成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全省粮食总产657.8亿斤,增产30.7亿斤,为近年来增产最多的一年。继续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规模养殖比重达61%。茶叶、油茶等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建设2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机械化率达64.6%,成为全国农业物联网试点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886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建设美好乡村。开展2300个村庄整治试点,完成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建设。启动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44万亩。开工淮水北调工程,完成78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除险加固647座中小型水库。
4.推动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全省实现了国家战略规划全覆盖。完成皖江示范区 “三年见成效”主要目标任务,推进皖江城市带与合肥经济圈聚合发展,支持合肥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加快芜湖、马鞍山跨江联动发展。加大支持皖北发展力度,推进南北“3+5”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皖北地区纳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出台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加快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扎实推进。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启动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发展县域经济,19个县(市、区)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比上年增加5个。
5.开放合作水平稳步提高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机制,与长三角在交通、能源、科技、金融等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深度拓展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对接合作,与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港澳台等区域和国际合作取得新成效。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6.4亿美元,增长30.3%。落户我省的世界500强企业达63家,新增6家。加快“走出去”步伐,新批境外企业和机构56家,实际对外投资5.5亿美元。
6.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省属企业间的联合重组迈出新步伐。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县级财力保障机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区域性金融后台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基本形成,出台完善基层医改的30条政策措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扎实推进国家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工作,健全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启动省直管县体制试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步伐,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05家。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顺利启动实施“营改增”试点。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新组建15家农村商业银行。启动建设宿州等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实施20个县(区)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尊重农民意愿,稳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省直管县试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实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148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不断巩固。
7.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革,省及全部16个省辖市再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基本完成非时政类报刊转制任务,实现全省有线电视“一张网”。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1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14%。出版、发行两集团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经济规模分列同行业第四位、第二位,皖新传媒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建成达标、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完成734个公共文化信息化服务点、8500个20户以下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和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152部作品获得全国性奖项,6部作品荣获第十二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省78处文物保护单位晋升国家级,超过前六年数量总和,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发掘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信息来源:安徽省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