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像药品一样批量生产 合肥造的“通用”干细胞或成治癌利器

08.04.2018  12:04

细胞像药品一样批量生产,并按照病人的需求“定制”成功能细胞,用于再生医疗、癌症免疫治疗。在 合肥 高新区,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而这样的创新企业,如今在高新区已经成产业集聚。4月7日,记者从高新区了解到,2017年,合肥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成为全省第二家两千亿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6家,约占全省的1/5,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如今该区正凭借创新优势,着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首例“超级供体”iPSC制成可覆盖3600万人群

2007年,山中伸弥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将人类皮肤细胞成功转化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科研成果,其后,凭借着对iPSC及其核心技术的杰出贡献,山中伸弥被授予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就在2007年的同一天,来自中国的俞君英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同主题的文章。

在科学家的设想中,iPSC可以无限增殖、分化成功能细胞,甚至可以再生各种组织器官。这为医治白血病、帕金森病等医学难题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俞君英师从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汤姆森,2015年底,俞君英在合肥高新区创立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这一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带到了合肥。

“干细胞需要从人体胚胎中取出,这一方法备受争议,也无法普及。iPSC技术则是利用普通的血液,进行重编程、逆转,生成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公司副总裁徐杰告诉记者,目前,中盛溯源正在攻克的医学难题包括癌症和帕金森病。徐杰说。帕金森病也可通过移植iPSC分化多巴胺神经元,达到治愈效果。“iPSC也会受到人体排异的影响,自体细胞制成的iPSC只能自己用,这就使得技术应用起来成本很高。所以我们希望能成立一个干细胞资源库,让普通人也能用得起。”徐杰告诉记者,类似O型血用途广泛一样,人群中也有一些“超级供体”,提供的细胞制成iPSC,可以用于约3600万人。“只需200多个超级供体就能覆盖90%左右人群。好消息是,我们最近已经找到了国内首例‘超级供体’,并制备出了诱导多能干细胞株(iPSC)。”

高新区高举“创新火炬”多个企业已成领域“独角兽”

“生物医药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很高,合肥具有良好的科教资源,还有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权衡之下,我们最终落户于此。”徐杰表示。

在吸引企业落户发展时,高新区始终高举“创新”火炬,把原始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创新院两个协同创新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已成呈井喷之势,共孵化创办企业200余家、注册资本约10亿元。”合肥高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开始,高新区主抓国家重大原始创新项目建设,离子医学中心已启动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一期工程已启动建设,中科大高新园区建设方案已基本完成,即将开工建设;天地一体化中心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正在推进一期项目建设;智慧能源集成创新平台运营公司已成立,正在完善可研报告。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加速集聚。引进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工信部电子五所等一批创新平台落地;基本形成了具备全国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集群。在产业发展上,合肥高新区加快“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社区”全程孵化链条,华米科技、国盾量子等领军企业已成为本领域“独角兽”。

组成8个专业招商小组精准产业招商

依托科技创新资源,高新区将招商引资的触角向外延伸。通过设立驻德办事处、硅谷办事处等海外平台,与跨境创投服务平台美国巴特恩、以色列孵化器、加拿大曼尼托巴加速器建立合作,在产业基金、投资项目、孵化器建设等层面构建全方位国际合作体系。2017年新设立外资企业44家,世界500强菲亚特集团旗下马瑞利 汽车 零部件项目成功落户。中德园汇聚企业近百家,“侨梦苑”对接海外华人华侨项目200余个,招商平台不断拓展。

“我们成立了集成电路、智能语音、生物医药等8个专业招商小组和产业专家委员会,实行精准实施专业招商。”高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还深入开展委托招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开展委托招商;深度挖掘资本招商,积极采取股权投资、股债结合等方式

推动重大项目落户,全年财政新参股设立基金10支,累计参股基金规模超530亿元,投资企业195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高新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方向,紧盯大项目、重点项目、对本地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关注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集中精力、上下联动、全面出击,美国福尼克斯光罩、意大利马瑞利动力系统零部件、腾讯众创空间、广州生物院、中软国际等新项目成功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