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楼组长组建“清淤”队 轮流守护“大水缸”
今天上午,细雨纷纷,天气微凉。在董铺水库西岸,64岁的叶良贵身着雨衣雨裤,头戴草帽,手执抄网和拉钩,将河里的树叶杂草以及纸片等垃圾清理上岸。作为董铺水库西岸的最后一道防线,穿流蜀山社区辖区的叉东渠和叉西渠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合肥“大水缸”安全。为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周边老党员、楼组长以及志愿者们自发组织了一支“清淤”队伍,每天接力守护。
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眼下梅雨季节,两渠的生态环境更是影响着汛期的安全。在董铺水库西岸,主要有两个渠道,叉东渠和叉西渠。从上游过来,流经井岗镇蜀山社区后,两条渠道共同汇入董铺水库。蜀山社区,无疑成为了两条渠道汇入董铺水库最后的一道防线。
“叉东渠是一条明渠,在蜀山社区辖区内长约1.2公里,经过代小郢菜地后,穿过樊洼路流入董铺水库;叉西渠为灌溉渠,辖区内长约1.8公里,从珊瑚路流下经过科学岛路流经下公岗菜地,再流入董铺水库,两条河渠的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合肥市民‘大水缸’的安全。”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居民自发组队清淤
64岁的叶良贵是蜀山社区下公岗村民组土生土长的居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任生产队队长,如今担任村民组组长。“渠道里的垃圾有的是上游的漂浮物,有的则是河岸两边的树叶杂草等。”叶良贵告诉记者。另外,因为两条渠道都流经菜农的菜地,一些菜根菜叶等垃圾也会落入渠道。
随着汛期的来临,最后一道防线的全面清理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渠道内有垃圾,极容易导致渠道堵塞,水位上涨,影响汛期安全。”叶良贵说。
为了汛期的安全,社区里的老党员、楼组长以及志愿者们还自发组织了一支“清淤”队伍,每天定时巡查,其余时间不定时循环督查,一旦发现漂浮物就立即捞出,如果发现有人往渠内倾倒垃圾立即上千劝阻,确保“两渠”生态环境。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大水缸”
据介绍,蜀山社区早在5月就安排工人,对渠道进行全面清理清淤,把杂草、枯树枝及漂浮物全部清理干净,保护“大水缸”的水质。
社区还在樊洼路与科学岛路路口,用遮雨棚临时搭建了一个“驻点”,供巡逻队临时休整。“驻点”内,不但有简易的床铺,还有桌椅等简单设施。在当地居民看来,这处毫不起眼的驻点,是关系着合肥人吃水安全的重要守护者。
民兵营长李长发是“巡逻队”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他们平日清淤后就在这个驻点休息,随时关注渠道内的环境。“董铺水库可是合肥人民的大水缸,守住最后一道防线,保护‘水缸’,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