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为诚信纳税企业发展“开路护航”——安徽省国税局推行纳税信用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载于《中国税务》2015年第5期P22 撰稿:陈品、朱周胜、王昕、余增辉)
“没想到纳税信用A级名单这么早就发布了,我们公司也在其中,这让我们对下半年的政府采购招标更有信心了!今年国税局的纳税信用等级不仅评得快,而且没要我们报过一份资料,省时、省力又省心,真得给国税局点个赞!”近日,在获悉公司入围了安徽省国税局公布的2014年度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名单时,合肥蓝天家具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姚总非常兴奋。
原来,姚总的公司主要生产办公家具,政府采购一直是公司的重要销售渠道。最近,该公司正准备参加某政府部门组织的一次大批量采购招标,但要求投标人必须提供上一年度纳税信用等级证明;信用等级为A级的,在评标时还能享受加分。如果不能及时获得公司去年的纳税信用等级证明,公司就只能眼睁睁地放弃此次政府采购大单。
据了解,以往纳税信用等级每两个年度评一次,评定结果一般要等到第三年的下半年才能出来。“按这个节奏,我们今年不可能得到去年的纳税信用等级证明,现在今年才4月份就拿到了上年的信用证明,真是意外又惊喜”,姚总兴奋地说道。
提效率:加快纳税信用评价速度
姚总感受到的意外和惊喜,背后是安徽省国税局推行纳税信用等级信息化评价后产生的巨大变化。以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一次纳税信用评价,需要省、市、县三级税务机关联动,投入几百人、历时几个月才能完成。不仅如此,纳税人获评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过程也相当复杂,除了要符合相关条件,还需提前报送评定申请,并在评定过程中向税务机关提供各类数据资料。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今年3月中旬,安徽省国税局正式启动全省纳税信用等级评价工作,4月中旬即与省地税局联合确定了全省12.3万户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整个过程不需要纳税人报送任何资料,耗时不到30天。
“纳税信用等级评价实现提速增效,主要是因为有了税务总局在综合征管软件中新开发的纳税信用管理模块,以及网站、微博、微信等‘秘密武器’。依托这些‘秘密武器’,纳税信用等级评价从数据采集、信用评价、结果查询以及等级调整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提速或优化,完成了从人工评价到信息化评价的根本转变。”安徽省国税局总经济师胡立文介绍。
在数据采集方面,税务总局在综合征管软件中设置了95项评价指标,全部由税务机关负责采集数据,实现了纳税人资料报送“零负担”。其中,涉及国税业务的有85项,征管软件可自动采集的有35项,其他50项指标需要人工采集和录入。为此,安徽省国税局组织业务骨干和技术人员对不能自动提取的50项指标中的30项,采用技术手段从防伪税控、税源监控分析平台等应用系统中批量提取,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减轻了基层人员的工作量。
在评价程序方面,相比以往“省局布置-基层初评-市级审核-省局复审-基层确认”的评价流程,现在信息化评价只需要经过“省局初评-基层确认”两个步骤,评价环节减少了60%。具体操作上,由省国税局根据前期采集的数据,对所有符合参评条件的纳税人进行信用等级初评,基层国税机关再根据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对初评结果进行审核。初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据实调整后再与地税机关的初评结果进行交叉比对,最终确认纳税人的信用等级。
在结果查询方面,以往纳税信用评价工作由各地分别开展,程序不统一,信息资料分散,纳税人只能查询到一份纳税信用A级名单,纳税人无法获悉自身详细的信用状况。采取集中、信息化的评价方式后,纳税人的所有评价信息统一存放在省局数据库,纳税人除了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电话等信息化平台查询到自己的信用等级,还能查询到自己在信用评价时因哪些问题被扣分,有利于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纳税信用水平。
在等级调整方面,人工评价条件下由于工作量大、程序繁琐,纳税信用等级确定后一般就不再做调整。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纳税人因数据错误导致信用等级评价不准确,一些纳税人因稽查未结案等因素无法参加当期评价,客观上存在需要调整纳税信用等级的情况。为此,现有的纳税信用管理系统中专门设置了信用评价调整模块,在纳税人出现需要调整纳税信用等级的状况时,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实现了纳税信用等级结果的动态管理。
优服务:助推诚信纳税企业发展
“我们公司因为纳税信用等级高,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委托出口货物证明》等涉税事项都是前台受理即办,整个办理过程不到5分钟,办税的时间成本一下子降低了”,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张建强告诉记者。
安徽省国税局纳税服务处处长杨德生介绍,针对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该局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为纳税人开辟办税“快车道”,确保A级纳税人享受最优最快的办税服务。比如,在日常办税方面,该局在发票领用、涉税辅导、预约办税、资料审核等方面也为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推出了优先服务举措。在办理出口退税方面,对依法经营、持续经营时间较长、纳税信用等级较高的“一类”纳税人,实行“先退后审”,退税从审批到办结只需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办理时间仅为以前的10%,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流转成本。
近期,为了更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安徽省国税局迅速研究落实总局部署的“银税互动”守信激励措施,与光大银行、深圳微众税银信息有限公司等合作,联合推出了税银公众服务平台,为全省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的纳税人提供融资服务。该省合肥、黄山等市国税机关也积极与当地商业银行合作,推出纳税信用贷款,帮助诚信纳税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目前安徽全省已通过“银税互动”激励措施,累计向企业发放“纳税信用贷款”6100余万元。
“纳税信用状况是衡量企业整体信用状况的重要标尺,企业的纳税信用越好,越容易获得贷款授信,得到银行贷款。同等条件下,纳税信用为A级的企业获得授信的额度更大、贷款发放速度更快。”黄山歙县嘉银村镇银行负责“银税互动”项目负责人汪诚介绍。
促互认:扩大纳税信用社会效益
“我们总公司在江苏省,是纳税信用A级企业,请问在安徽省能不能同样得到税务局的认可?”近日,无锡市一家企业到安徽芜湖市投资一个项目,欲向当地一家金融机构申请信用贷款,但对方由于不知道该企业纳税信用情况,贷款迟迟未能通过审核。企业项目负责人致电安徽国税12366热线,看看能不能获得明确的答复。
“您放心,现在长江经济带的企业纳税信用是共享的,金融机构通过登录‘长江经济带税收服务之窗’就可以查询到跨地区企业的信用情况,您的纳税信用只要是真实有效,安徽国税是会认可的。”听到咨询员肯定的答复,该项目负责人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为解决区域间涉税信息不通给纳税人跨地区生产经营带来的不便,安徽国税局积极落实构建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综合便民办税平台——“长江经济带税收服务之窗”举措,将“统一信用等级互认”作为推进区域税收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为长江经济带区域内评定的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提供同等优质服务,对有违法记录的D级纳税人实施同等监管措施,有力促进了跨区域信用体系建设。
除此之外,该局还加强与省内相关部门合作,促进纳税信用等级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互通互认,努力扩大纳税信用社会效益,提升纳税信用共享与应用水平。一是深化与发改委、工商、海关、企业联合会等部门协作,主动参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推进部门间信息交换,实现纳税人基本信息、企业财务报表信息、企业所得税申报信息、增值税及消费税入库信息、税务稽查案件查办信息等信息的共享。二是以各部门信息共享为切入点,加快本省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工作进展,实现由一个窗口单位归口受理申请表和申请资料,一次性采集信息,并共享至联合办证部门,实现数据互换、档案共享、结果互认。三是加大对失信纳税人惩戒力度,将该类纳税人列入重点监控,发现税收违法行为选择从严处罚,同时将纳税信用情况提供给有关部门,建议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通过公布纳税信用A级名单和税收失信‘黑名单’,多部门联合实施激励和惩戒措施,对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有着重要作用。”安徽省国税局总经济师胡立文介绍。“更重要的是,多领域、跨部门的联合激励与惩戒,让守信者无论身在何处、办什么事都能一样畅通无阻,而税收违法者付出的则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还有企业声誉、个人名誉、商业机会等等,发挥了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乘数效应’,营造了‘诚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
建制度:保障纳税信用管理运行
安徽国税纳税信用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目前,针对在起步阶段存在的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运作流程还不够顺畅、激励和监控措施还不够丰富等问题,安徽省国税局正在研究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着力打造一套科学、完备、管用的纳税信用管理体系。
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弥补制度漏洞。结合总局出台的纳税信用管理办法和安徽实际,该省国、地税部门制定了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在首次信息化评价过程中,该局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明确参加当期纳税信用评价的纳税人范围,确保应当参评的一户不漏;如何合理界定各级税务机关的工作职责,避免组织混乱;如何建立应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机制,便于基层在遇到特殊情形时能够妥善应对等等。对此,该局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管理实施办法,弥补制度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
优化信用评价流程,除去程序梗阻。在第一次信息化评价过程中,安徽省国税局已初步建立了“省级集中评价、基层分级复核”的工作程序,但尚未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流程。信用评价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通常要依赖上下级之间的临时性沟通来解决。下一步,该局将根据实际进一步完善具体的操作流程,更新和升级相关应用系统,并加强对各级税务人员的培训,推动纳税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程序不断完善、效率不断提高。
强化信用管理协作,避免单打独斗。据了解,由于受到技术手段等条件的限制,目前税务机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掌握的涉税数据对纳税人开展信用评价、实施纳税信用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安徽省国税局正在加强与工商、海关、商会、行业协会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力图通过密切跨部门合作,扩大信息交换的范围,使纳税信用评价的信息来源更加丰富。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当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使纳税信用管理搭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顺风车”。
丰富正负激励手段,增加纳税信用效益。除了将继续为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提供优质纳税服务之外,该局还将根据纳税人需求,开通办税“绿色通道”,量身定制纳税服务项目,并探索“一对一”的专人协助办税服务。深化与工商、海关等部门合作,联合制定更多有分量的激励措施,提升纳税信用管理的社会效果。此外,该局还将与更多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加快推行“税银联名信用卡服务”,实现纳税服务与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更好服务广大纳税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查找不足,开拓创新,使纳税信用管理的机制更加完善、过程更加透明、流程更加科学、激励更加有效。”安徽省国税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