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杜牧笔下的杏花村肯定在池州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月18日,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之一纪连海,央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等受邀来到池州,与当地社会各届人士进行了一场“品味杏花村”讲坛活动。活动期间,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专访了纪连海。聊及国内一直争论不休的杜牧笔下杏花村归属地问题时,纪连海坚定地表示,肯定在安徽池州。谈及国内旅游景点现状时,纪连海认为,各地应该有文化推销意识。
春色满园,大气唯美
3月18日上午,纪连海受池州方面所邀,参加首届杏花村文化旅游节之“品味杏花村”文化大讲坛活动。讲坛上,纪连海以《唐宋名人与杏花村渊源》为题,通过其特有的通俗易懂、诙谐风趣的语言讲述了李白、白居易、杜牧、包拯、岳飞等唐宋名家在池州留下的诸多人文痕迹。同时,他还分析了历代文人墨客让池州杏花村声名远扬的过程。
当天上午的讲坛结束后,纪连海一行来到杏花村文化旅游区造访窥园,体验憩园,坐上景区观光车体验杏花村内满园春色,最后又泛舟“十里杏花溪”,在醉人春风里感受杏花村的融融春意。“听说这才是杏花村的一期建设,就这么大气,而且这么美,这儿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休闲胜地。”游览过程中,纪连海这么评价杏花村。
纪连海说,杏花村的起点非常不错,后期就是慢慢建设勾划的过程了。纪连海认为,置身于花香四溢、春意融融的杏花村,能让人的心马上静下来,能让人沉淀下来,慢慢地思考一些东西,“也会让人慢慢地品味景区的韵味。”
杏花村里有家国天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曾让古杏花村名扬天下,但围绕杜牧笔下杏花村的所在地问题,国内多地一直争论不已,前几年尤以山西临汾与安徽池州争论最多。对此问题,纪连海则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是学历史的,我这人比较认真,杏花村是哪儿的就是哪儿的。杜牧笔下的杏花村肯定在安徽池州。”
“我这么说,不仅是因为杜牧在池州做过官,而且清明时节山西那边也没有雨纷纷的场景。山西的酒的确历史悠久,但是清明时节作为北方的山西显然没有杜牧笔下那种意境,所以说杜牧笔下的杏花村一定在安徽池州!”纪连海认为,无论是从气候还是当时的意境来说,显然安徽池州更符合杜牧笔下当年的“杏花村”所描述的景象。
大多数人认识“杏花村”可能都是缘于杜牧的名诗,但纪连海则认为杏花村的名人缘不仅仅是因“牧童遥指杏花村”。他认为,第一个到访杏花村的唐宋名人应该是李白。“名人与杏花村的故事中,名人们看到的是杏花,但想到的却是家国天下。因此,杏花村不仅有杏花,还承载着文化和历史,所以才会声名远扬。”
“杏”中有情怀藏深意
杏花村为什么会名扬天下?为什么不是桃花村?纪连海认为,更多是因“杏”字寄托了更多的家国情怀。他认为,“杏”字有“杏坛”与“杏林”两种主要词组,“杏坛”是孔夫子教书育人的地方,“杏林”指大夫,是解决我们的身体健康问题。所以“杏”其实是指一个健康的身心传承。”纪连海认为,国人在心目中对花都是寄托了一定的情怀的。
纪连海建议,池州杏花村要做好“杏”文章,景区建设要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中,融入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家国情怀,把花在国人心目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并做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只有深层次地挖掘与弘扬杏花村的历史文化,杏花村的品牌才能叫得响。他甚至建议:杏花村可考虑引进不同的品种,把杏花花期延长,也让果实的成熟期延长。
谈到国内旅游景区现状时,纪连海举例说,他在中国逛过好多景点,但感觉景区的纪念品都是大同小异。“特色化东西太少且大多跟风雷同,景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纪连海还提到景区的文化推销问题,他认为景区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同时要有结合自己特色的文化推销的意识,要善于借助媒体力量做好向外推销推荐工作,不能只顾着自己欣赏自己 。
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 朱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