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寻根溯源纪录片》拍摄组来到宿州开展方言寻根之旅

02.06.2017  21:21
5月25日,《天津方言寻根溯源纪录片》拍摄组来到安徽的北大门--宿州,挖掘天津方言与宿州方言在文化、历史、民俗等方面的关联,开展方言寻根之旅。拍摄组一行由天津市档案局(馆)副巡视员张长林和天津电视台国际频道部主任方颖带队,天津市档案局(馆)相关处室人员,天津电视台国际频道部人员,《天津日报》记者,天津方言、曲艺、民俗、方言发言人等20人组成。


      天津方言的母语区在皖北,以固镇、宿州和蒙城这个三角区域为中心,其四界范围大致是江苏徐州市以南、淮南市以北、涡阳县以东、五河泗县灵璧三县以西。

      据明史记载,明永乐年间“天津三卫”戍卒及家属数万人进驻天津,数量大大超过原住民。这些官兵大都来自凤阳府,当时凤阳府地域宽广,主要包括今天宿州、固镇、蒙城、灵璧、泗县等皖北地区,且凤阳话为当时官话。这批数量庞大、社会地位高的军事移民在天津形成一个“方言岛”,逐渐同化周围方言,成为主流方言。到了清代,随着李鸿章的淮军入津,进一步巩固了天津方言岛的地位。

      摄制组分成2组,拍摄活动从26日上午正式开始,到27日下午结束,为期2天。这次接待活动由宿州市档案局负责,宿州电视台、埇桥区档案局、泗县档案局协助。

      26日上午摄制组一组采访宿州市政协常委、民建宿州副主委赵成金,交流双方研究成果,了解历史上调军驻守天津的详细情况,翻阅赵成金藏书--民国时期的《天津志略》中最后一章“天津方言”,确认天津方言和宿州的关联。同时另外一组到宿州博物馆,从宿州历史特别是明清时期,寻找天津、宿州共同的历史痕迹。


      26日下午摄制组到宿州学院拍摄方言研究学术故事,宿州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处处长唐爱华教授、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蒋宗霞教授、宿州市政协常委王彩法接受专题采访,唐爱华讲述本人和文学与传媒学院语言团队开展宿州方言田野调查的故事和方言研究成果,比较安徽宿州方言与天津方言的异同。蒋宗霞介绍语保工程课题组2016年完成的 “安徽方言调查·宿州”的调查摄录情况,展示宿州方言发音人的对话、口头文化等音像成果。王彩法就宿州方言里的尖团音与天津方言进行比对。另一组到新汴河景观带拍摄外景,天津曲艺名家刘德印现场为宿州市的观众表演了自己针对这次寻根之旅创作的天津快板,获得了现场观众的好评。

      27日上午,摄制组一组赴泗县,拍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曹苗段)、运河人家园林景观、泗州戏、西关古槐、水门遗址、泗县家风馆和博物馆。摄制组另外一组赴马皇后故里-埇桥区夹沟镇,了解明朝皇帝朱棣母亲的有关故事,包括在外婆家驻兵及马皇后家族情况,埇桥区档案局局长范力群全程陪同。


      27日下午,摄制组到宿州市档案馆,实地参观拍摄档案馆库房,两地档案局(馆)人员交流档案业务。

      至此,《天津方言寻根溯源纪录片》拍摄组结束了在宿州的行程,也为这次方言寻根溯源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