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特刊• 人物】热血奋斗,青春无悔——访11级环境与能源学院韩东成
2015年5月,春风情深意暖,花海流溢飘香,春潮与夏韵交替。正值一年毕业季,今年刚考上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科学院光学遥感领域硕士研究生的韩东成,是安徽建筑大学11级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生,他曾先后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校学生会科技部部长、校书法社社长、校播音台播音员等职,现任安徽建筑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校级赛事一等奖。无悔的大学岁月里他饱含满腔热血,一路荆棘一路泪水,书写了光鲜华丽的青春奋斗史。
不畏付出,多彩生活
走在校园故道,回顾大学时光,心中感慨万千,然虽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如何诉说,韩东成如今深深难以遗忘的感觉就是忙。的确,四年里,韩东成学长参加了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活动无数,他每天奔波在一个又一个活动中,每天走路都是小跑着,很忙,然而再繁忙他也未曾落下过学习。
正是忙碌的汗水,四年来他连续三年获得校优秀干部称号,获得奖学金五次,并且在2014年10月获得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全国二等奖,2014年7月获得安徽省第五届大学生GIS技能大赛一等奖,同时在国家级期刊《电子世界》发表研究论文《基于City Engine与CGA规则构建3D室外及室内精细模型》,2014年6月获得安徽省科普大赛安徽建筑大学赛区环能学院一等奖,2014年5月获得安徽建筑大学朗诵比赛全校一等奖,2013年5月获得安徽省“自立自强,报效祖国”演讲比赛三等奖,2013年4月获得安徽建筑大学“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徽匠传人”演讲比赛全校一等奖,奖状可以铺满一张床。他从一个站在台上腿脚发抖的少年成长为一个站在校元旦晚会上酣畅淋漓的表演者,一个学校各种大型晚会的主持人,再到校级、省级、国家级领奖台上领奖的领奖者,一路走来锻炼了能力,也认识了不可多得的朋友、老师、企业骨干,拓展了自己的朋友圈,人际圈。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来,用勤奋和汗水开拓一条属于他的一条累累硕果路。
合理安排,时刻准备
我们不免好奇韩东成学长是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有空来自学软件?当我们提出疑问时,他微微一笑说“因为我不打游戏啊!”他告诉我们沉迷于游戏是非常浪费时间的。就他寝室而言,六个人中只有他不打游戏。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总会是有的。他把一天分成四段:上午、下午、晚上和夜里。而夜里指的就是12点到凌晨两点,这就是他自学软件准备比赛的时候。可见今日一片坦荡的前途绝不仅仅是幸运。什么是幸运?幸运只光顾时刻准备的人!而所谓有准备的人绝不会是痴迷游戏的人!所以韩东成学长想要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劝诫诸位千万不要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而耽误了学业,最后大四时找不着工作甚至无法毕业!
肩扛责任,胜而不骄
望着奖状,问及获奖时候的心情如何,他告诉了我们自豪与喜悦是必然的。他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还有三个姐姐,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他深感父母期望的殷切和自己责任的重大。他获得的每一个奖章都给辛苦的父母带去了慰藉,同时更是对他长期努力的肯定与鼓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一个平凡人,但我要证明平凡人也能干出点不平凡的事!”然而,人一有所成就就难免骄傲自大,鲜花和掌声总是会迷惑一个人的心智,让他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对此,韩东成学长说:“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反省自己一天中有无言行失当的地方,有无心浮气躁的时候,所有则一定想着加以改正不留后患,然后不断告诫自己“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提醒着自己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胜而不骄。
求知不懈,坚韧圆梦
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韩东成在大三的时候一边备研,一边参加比赛,由于刚开始入手,很多软件技术缺乏常常遇到瓶颈,导致有时经过很长时间也不能有所进展。“然而,”他犹有余味地说,“我常常在快要放弃的那天晚上把它再想一遍,而往往,灵感就在那个晚上突然来临!”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功往往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而之所以成功的人那么少,就是因为在最后那一点点路上,很多人选择了放弃。所以,在求知前进的道路上,最可贵的就是坚持。
他说:“我不敢也不想停下来,因为我知道,我一停,就会有别人追上来,还因为我知道,我有一个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是的,韩东成学长脚下的每一步路都是那么明确,他坚定地踩下的一个个脚印,都是朝着他的梦想而去!他的座右铭是:一个人没有梦想,跟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我的梦想就是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考研面试时他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为国家研制出一种东西,拿诺贝尔奖。”考研的面试官对他说:“别人对我说这句话,我会鄙视他,但是你说,我相信。”是的,我们都相信,他定会圆梦!
青春岁月,奋斗即无悔!我们正年轻,为何不奉献自己一腔热忱!
韩东成,面朝东旭,步步为城。正是一步一步坚实的脚步,他才用平凡的身躯创造出了不凡的未来。他科学家的梦想不止是孩提时说说而已,他的梦想就是为中国科研奉献一生。坚持梦想的道路,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虽细小而又坚实的力量!(作者:杨通 魏海婴 王滔 ;审稿: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