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结合级别岗位发车补?公车改革政协委员纷纷建言

28.01.2015  17:27

  “车轮上的腐败”,终于将迎来改变。“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计划表显示,地方要在2015年底全面完成。然而化公车为车补,却引发了委员们对补贴公平性的质疑,“会不会补贴变成了一种‘创薪’?该干的事儿却干不好了。”昨日安徽省政协委员们对此发表热议,并建议在醒目处标明公车省份,建立统一的调用平台等方式,防止“后公车时代”出现新的腐败。

   结合级别和岗位改革

  “车改不是福利,如果公务员想从中获利肯定是不可能,”安徽省政协委员陈伟旭,公车改革一定要确定基本原则,“最终是要节俭,不能反而造成新的浪费。”他建议,可以学习杭州等地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在改革中,要处理好在编和非在编驾驶员的分流。改革后要加强对保留的公车的监督,制定公车管理使用办法,防止出现“公车照用,补贴照拿”的现象。“取消公车无疑是好事,但发放车补却有一些细节问题我无法认可,”陈定新委员说,其中一个就是车补公平性的问题。他介绍,他曾对公车车补做过调查,发现一些职务高的公务人员不一定外出多,可是车补很多。职务低公务人员可能外出很多,但车补很少。还有的职务本身就需要外出多,有的职务就无需外出。“但车补却不是以外出多少来区分的,只管级别,不管职位,我认为这显然是有失公平的。”因此他建议,车补标准能不能同时结合级别和岗位(用车多少不同)两个条件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陈定新还特别点出了方案中可保留的“其他车辆”问题,“这一定要进一步明晰,要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词可能变成专供变通的‘口袋规定’,什么样的公车都往里装。”同时针对现有的公车,一定要公开拍卖,避免给特权者渔利留下空间。

   建公车统一调配平台

  “后公车时代”问题依旧很多,民进安徽省委集体提案就罗列了多达5项“罪行”。改革后,会不会出现既拿补贴又开公车的情况?原本官员下基层就少,没了公车后会不会干脆能不去就不去了?公车如何才能不被贱卖给内部人员?被保留的公车能否保证不被领导“借用”?“借用”后如何处罚?车补如何才能更公平?该提案认为,“货币化的公车改革方案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应该来说较为务实”,怎样才能更好的实施,最离不开的是严格的规范管理。

  对保留的公务用车,建议建立公务用车服务中心,统一调配公车,推动公务用车使用的市场化。而公车想上路,必须在挡风玻璃等显眼位置张贴“XX市公务用车”统一标识,标识下面还应该留有监督电话,方便市民随时监督。公车的维修费、油费等也要定期公开,交通费实报实销,审计部门也应专项审计监督,并定期公开审计结果。

   公车改革有话说

  车补

  “给了车补,一定要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避免车补变成了‘创薪’”。

  “以级别为辅、以实际工作需要为核心来确定车补的多少,同级也可以不同补”。

   使用

  “对公务用车可以建立车载电子监控系统,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管,建公务用车服务中心,统一调配公车”。“公车上路,必须贴统一标识,标识下面还应该留有监督电话,方便市民随时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