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零距离 深情系桑麻 安徽省气象部门为农服务亮点扫描

23.10.2014  13:05

      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自古以来,农业生产始终与天气气候条件息息相关。
             
      今年以来,安徽省气象局继续夯实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成果,深化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全力推进“三农”专项建设,扎实推进气象为农服务“融入式、一体化、直通式”发展。
             
      直通式服务“送货上门
             
      “自从成为物联网试点,每周都能收到气象部门发来的天气预报。遇上灾害性天气,气象部门还会提前发来指导建议,现在我们产出的青虾品质提高了,养殖生产也越来越规范了!”安徽省宣城市宣科青虾基地的负责人姚勇告诉记者。
             
      该基地是省气象局的“手拉手”深度服务对象,有一整套物联网设备,可实现对养殖塘内水温、PH 值、溶解氧、氨氮等五大类型因子的实时监测。气象部门依据物联网收集到的监测数据,结合上门了解和电话调查的方式,制定针对青虾养殖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今年3月,省农委与省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大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通式服务的力度。截至目前,省气象局依托“千企万户”信息服务工程,明确服务对象,涉及种植及养殖大户23133户、涉农企业626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2934个。
             
      同时,安徽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与其他涉农部门的合作,展开联合调查、联合会商,共同制作和发布为农服务产品,提高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实用性,并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扩大宣传,提升服务的时效性。
             
      特色服务“融入”民心
             
      8月,芜湖市南陵县葛林基地南高品质蓝莓挂上气候品质“身份证”,这张“身份证”是由芜湖市气象局通过对蓝莓生长期周边小气候环境进行调查评估后颁发的,为其参与市场竞争增添了砝码。
             
      今年以来,省气象局选取芜湖、宣城作为试点开展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尝试把地方特色纳入到气象服务中。宣城市气象局与泾县“绿环兰香”茶叶公司联合开展“茶叶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宣城市气象局负责自动气象站、小气候观测仪、土壤水分地温观测系统的建设,长期跟踪监测茶叶整个生长周期,开展茶叶品质与生长环境气候关系研究,最终在新茶上市期间出具气候品质评价报告。
             
      9月3日,省气象局与省粮食局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粮食应急、粮食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等联合会商预警机制,联合开展粮食存储条件、粮食最佳收购期、粮食价格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应用研究,发挥气象信息在粮食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此外,省气象局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顶层设计,根据种植特点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区域化”定制,围绕宿州、合肥、宣城等3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布局,推进皖北农业气象服务试验示范区、江淮之间综合农业气象服务工程及皖南大别山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程等三大为农服务现代化建设重点工程。
             
      打造产销“一体化”服务
             
      “零成本入驻、推广,既给入驻企业留有利润空间,也让顾客得到实惠。”安徽福康霍山石斛总经理许改南告诉记者。接触“聚农e购”电商平台时,许改南的企业正处于从传统经销向电子商务转型的重要阶段,“聚农e购”的上线正好解了这家企业的燃眉之急。顺利入驻后,该企业很快取得大量订单,初步完成经营模式的转型。
             
      “聚农e购”把安徽气象为农服务由传统的生产、管理环节延伸到销售环节。自今年运行以来,其入驻企业达到130多家,上线商品5000多件,实现订单量640余件,受到行业和农产品企业的广泛认可。
             
      除了电商平台外,省气象局还依托安徽农网开通的农产品滞销帮扶平台,整合利用已有资源帮助滞销农产品找到销路,为农民开辟一条全免费、纯公益的绿色帮扶通道。该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已成功帮助农民解决滞销农产品20多批次。


(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李宜静 王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