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贫困群众收获幸福感

18.04.2018  15:52

      “去年收入七八万元呢,跟着大家一起脱贫了

  ——2017年,全省发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304.2万个,户均项目1.7个;发展到村产业扶贫项目1.93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一汪溪水涌出幽谷,涓涓流入池中,成群的鱼在池中嬉戏……这是记者日前在休宁县东临溪镇小阜村旁看到的一幕。两年前,村里帮建档立卡贫困户刘荣前垒了两口鱼池,还免费提供了鱼苗。今年,刘荣前顺利脱贫。他说:“每年养100多尾草鱼,除去成本,一年有3000元的收入。

  休宁县山高水长,当地借力生态资源,用泉水、溪水养鱼。休宁县扶贫办负责人说,泉水鱼肉质鲜美,比同品种鱼价格高一倍以上,全县整合各类资金为贫困户点对点造鱼池、送鱼苗,成为贫困户增收的重要产业。

  产业扶贫是“造血工程”。我省大力推进产业脱贫工程,全面总结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各类园区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辐射能力。省扶贫办负责人介绍,2017年,全省发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304.2万个,惠及167.6万贫困户,户均项目1.7个;发展到村产业扶贫项目1.93万个,村均项目6.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乡村旅游成为产业扶贫的“生力军”,两年来累计带动22.18万贫困人口脱贫,人均增收640元。在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当地村民利用毗邻景区的优势,几乎家家办起了民宿。村民李开有身体有残疾,两个小孩读大学,还有一个“光棍汉”哥哥,前几年家里穷得叮当响。在村里干部带动下,他也办起了“小李农家乐”。去年初,他贷款、借款扩建新房,建好了总共14个标准间。李开有说:“去年收入七八万元呢,跟着大家一起脱贫了。

  发源于我省的光伏扶贫被国家列为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目前已经走向全国。截至2017年底,我省累计并网光伏扶贫工程装机规模约199.3万千瓦,惠及40多万贫困户和近3000个贫困村。

  金融扶贫为产业扶贫带来源头活水。我省强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省级安排扶贫小额信贷贴息专项补助资金2.06亿元,去年全省累计向近40万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58.46亿元,居全国第2位。

  “每次听课都能学到东西,有的是技术,有的是政策

  ——教育扶贫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省去年累计发放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100.1万人次、11.35亿元

  “大家也都明白以前村里的随礼重,但没有好办法改变。而这张承诺书,就是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建立新风气。不仅是随礼50元,重要的是脱贫要脱俗气。 ”这是4月12日晚,界首市顾集镇大程村扶贫夜校的一位扶贫干部的发言。

  “治贫要治愚”。教育扶贫能让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培训脱贫技术和知识,有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我省部分贫困地区通过扶贫夜校点亮贫困群众心灯。

  顾集镇李翠村贫困户李丙臣是2018年脱贫户,村里办的夜校他几乎每场不落。 “每次听课都能学到东西,有的是技术,有的是政策,比起打牌要有意义得多。 ”李丙臣说。

  “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我省对贫困户子女“高看一眼”,让他们优先享受资助政策,优先享受最高标准,优先享受政策叠加。

  “当接到可以办助学贷款的电话时,我很激动,这意味着可以上大学了。 ”在合肥某高校读大一的刘园园说。 19年前,刘园园被岳西县毛尖山乡红旗村五保户刘和帅收养。如今养父年过花甲、体弱多病,已无力再供她上学。岳西县教育局得知她家情况后,积极与校方取得联系,入学后,学校免除刘园园所有学费和书本费,并每年发放助学金4000元。此外,岳西县教育局还帮助她申请了“新世纪”项目救助金8000元。

  按照相关部署,到今年底,全省贫困地区幼儿园实现基本覆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未能升入普通高中和高校的贫困家庭适龄学生都能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或接受不低于半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

  2017年,全省累计发放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100.1万人次、11.35亿元。全省应补尽补 “雨露计划”3.1万人次、8004.8万元,春秋两季“雨露计划”共发放9.9万人次、15186万元。通过实施国家、地方、高校三个定向招生计划,贫困地区7190名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比2016年增加629名。

  “这两年诊疗次数增加了,家里开支反而少了

  ——2017年,全省贫困人口住院119.89万人次,综合医保补偿58.08亿元;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药费用实际补偿比达96.5%,惠及贫困慢性病患者186.69万人次

  “听说住院医疗总费用20多万元,我家肯定付不起。当时就想走,被医生挽留住。出院时提心吊胆,得知个人自付部分不到5000元,实在是吃惊。”寿县小甸镇李山村贫困户张戏书聊起年前因动脉破裂到省城治疗的场景,他形容如同“放电影”,最后是欢喜收场。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疾病是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要铲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致贫大头,必须斩断“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为此,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健康脱贫“351”兜底保障制度,并完善建立“180”(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经“三保障一兜底”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补充医疗保障政策,大幅减轻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

  2017年,全省贫困人口住院119.89万人次,共发生医药费用62.8亿元,综合医保补偿58.08亿元 (其中政府兜底补助3.35亿元),平均实际补偿比达到92.48%,较普通参保患者提高约30个百分点;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药费用实际补偿比达96.5%,惠及贫困慢性病患者186.69万人次。

  为防范返贫,各地大力推进保险扶贫。我省通过财政资金补贴和保险优惠形式,免除贫困户政策性农业保险自缴费用,对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及农村困难群众投保的中央政策性保险、农户保险,提高理赔标准,理赔金额上浮20%。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保险产品,将人身保障和财产保障相结合,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的风险保障水平。在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新街村村民周培勤家的一张桌子上,摆放着42张就诊卡,这是他几年来到省内外医院看病留下来的。 “女儿患癫痫多年,这两年诊疗次数增加了,家里开支反而少了。 ”周培勤解释,除了享受“351政策”外,还有大病保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