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启动实施精准扶贫机制 超额完成全年减贫75万人目标

06.02.2015  09:38

  安徽广播网2月6日消息(记者:陈晨) 2014年,我省启动实施精准扶贫机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贫困地区从“争戴帽子”向“争摘帽子”转变。去年,3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864元,同比增长13.2%,高于全省水平1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全年减贫75万人的目标。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主簿镇余畈村曾是县里的落后村。自从与县农委结成帮扶对子后,余畈村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起了猕猴桃种植产业。现在有着10多个品种,400多亩生产基地的余畈村不仅成了猕猴桃种植专业村,还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市级小康村。年关将至,种植户彭世柏算了算今年的收成,他非常满意:“以前打工的时候,一年也只挣个两万块钱左右,现在在家种猕猴桃比原来收入已经翻了两番,而且在家既照顾了老人,还照顾了孩子。

  农民贷款难,缺乏发展资金,一直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让贫困地区‘拔穷根’,实现‘输血’与‘造血’并行,霍山县成立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以政府牵线搭桥,农民自愿入股的方式进行筹资,再通过小额信贷发放给有需要的农户。这一融资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问题,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霍山县但家庙镇胡大桥村扶贫互助协会会长但珠明:“以前没钱什么事情也做不起来,现在有了扶贫互助资金的帮助,我们不但养殖业做起来了,种植业也做起来了,我们并且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了全村农民脱贫致富。

  据了解,目前我省共有186万贫困户,484万贫困人口,3000个贫困村。为了帮助困难群众尽快脱贫致富,2014年,我省启动实施精准扶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了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一年来,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定点帮扶、移民搬迁等多项扶贫举措,为贫困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省扶贫办副主任陈先德:“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每个贫困村和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省扶贫信息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制定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规划,在政策、资金、项目等各方面向贫困村倾斜,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选择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副省长梁卫国:“去年,全省31个重点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1亿元,同比增长21%,高出全省4.4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12.5%,高出全省4.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4.3元,同比增长13.2%,高出全省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