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精准扶贫: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菜单”

26.05.2016  10:02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放养的山羊挺受欢迎,舒其会准备再扩大养殖规模。

身有残疾不方便干重活的,就帮助他养蜂;家里位置好,还有古民居的,就帮他开农家乐……

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花石乡千坪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但精准扶贫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的脱贫手段,正在让他们的生活发生着变化。

养蜂人尝到了甜头

大别山的初夏夜,清凉幽静。杜德金站在门前空地上,打开了手电筒,光束下,一笼笼木制的蜂箱映入眼帘。

杜德金已经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凌晨一两点钟从床上爬起来,给蜂箱扫蜘蛛网了。”别看中华蜂白天厉害,但遇到蜘蛛就怂了,所以半夜里要起来扫蜘蛛网。”67岁的杜德金说。

杜德金是千坪村桃园组村民,家里因病致贫,是千坪村精准扶贫对象。杜德金手部残疾,还患有冠心病和心肌炎;儿子杜继文出车祸,腿上的钢板至今没拿掉。。

“市里、县里、乡里和村里的干部们为我家脱贫的事,来了好多趟,养蜂也是他们帮搞的。这种蜂散养就行了,满山采蜜,原生态的,人家讲我搞的这个是甜蜜的事业。”杜德金笑着说,在村里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从一箱搞到三五箱,之后再分箱,到去年已经有十一箱。“总的来讲,收成还可以。”

老杜现在最想的,是扩大蜂箱规模,继续增收,但这需要钱。于是,他又寄望于精准扶贫再为他助把力。千坪村村委会主任李磊说,贫困户的需求,就是他们制定帮扶措施的依据,“我们正在想办法,希望让他扩大生产,早日脱贫。”

农家乐带着大家乐

从杜德金家出来,拐两个弯,眼前一下子开阔起来。李磊告诉记者,这是整个千坪村风景最好的地方,也是最有底蕴的地方,“因为有全村最老的古民居。”而李朝会一家,正是因为所在的位置好,在这里开了个农家乐。

李朝会有高血压,孙子上大学,儿媳妇去世了,祖孙四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怎么帮助他们脱贫呢,村里想到了开农家乐的帮扶措施。千坪村位于马鬃岭风景区,近年来,游客增加很多,当地村民发展旅游经济的机会也就有了。 “他家旁边有个古民居,这可是全村的宝贝,游客住下来,不仅能吃到地道农家菜,还能感受历史的味道。”

2015年10月,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李朝会将自家小院改造成了农家乐,生意还挺好,预计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今年五一,光中午就开了十桌,忙都忙不过来。”李磊说,“我们现在有个想法,就是让这样有基础的农家乐,根据市场需求再扩大规模,给他争取贷款,但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绑定带动几户贫困户,带动更多人脱贫。”

“比如忙的时候要用工,就吸纳被绑定的贫困户来帮忙,要给开工资。需要食材,就从绑定的贫困户家买,因为当地是山区,土鸡、黑猪、山野菜,家家都有,这样就能增加绑定的贫困户的收入。”李磊指着院子里跑来跑去的母鸡说,“像这样一只鸡就能卖到150元,将来游客多了,需求就会增大,自然会激发贫困户的养鸡干劲,扩大养鸡规模,这样可以实现脱贫的良性循环。”

量身定制才更合适

5月18日下午,记者见到舒其会时,年过7旬的他正赶着他的羊回家。

舒其会家是当地因病致贫的典型。原来,患有骨髓炎的舒其会,一直跟着小儿子生活,可是多年前儿媳患了乳腺癌,一直要化疗。4年前,6岁的小孙子又因脑瘤去世了。给儿媳妇治病花了20多万元,给孙子治病花了30多万元,虽然全村人捐了10多万元,最后舒其会家仍欠下大量外债。儿子和患病的媳妇一直在江苏打工,舒其会就在家养羊。

在上世纪80年代,舒其会就开始养山羊,常年维持十来只的规模,最近几年为了还债,他将羊群扩大到四五十只。

“俺们山区养羊不用太费神,用山上的老屋做羊圈,早上它们自己上山找草吃,晚上自己回家。这种山羊品种好,肉好吃,到年底一只大的能卖到一千块钱,今年估计能卖两万块钱。我还养了鸡,有四五十只,卖给农家乐150块钱一只。”舒其会告诉记者说,因为收成不错,他想扩大养殖规模,“不过,要加固老屋做羊圈,还要购买母羊精饲料,这些都要有钱投入才行,我们家挣钱先要还账,儿媳妇还要化疗,所以没钱。”

“村民以前养山羊仅仅是自然经济,现在我们把养羊当成精准脱贫的一个抓手。”李磊说,在县、镇、村的帮助下,舒其会扩大养羊规模的愿望快要实现了,“已经帮他办了一万元小额贷款的手续,政府再配套两千元。”

千坪村总人口900多人,目前还有贫困户45户、135人。李磊说,他们目前已经对每一户都进行了详细调查,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并制定了帮扶措施,设定了脱贫年限。“精准扶贫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模式,不再是以前那种漫灌,而是有针对性的滴灌。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实现脱贫目标。”

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 窦祖军 项磊/文 项春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