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太在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04.08.2014  12:14

 

在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 绍 太

(2014年7月29日)

 

同志们:

      为推进我省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加快实现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今天我们召开这次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座谈会,交流发展粮食烘干的经验做法,探索粮食烘干机械化的推进措施和实现方式,我感到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特别是国家粮食局、中储粮集团以及省粮食局的领导,在百忙之中亲临会议指导,必将大大提升会议的质量与效果。在此,向他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四点意见。

      一、粮食烘干意义重大,务必提高认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具体到农机化方面,最直接的一项扶持政策就是加大对粮食生产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推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粮食烘干是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没有粮食烘干机械化,就不可能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我省农村的粮食干燥大部分仍采取自然干燥的方法,由于晒场场地较小,干燥效率低下,效果差、易污染、损失大。在不少地区,收获的粮食得不到及时干燥处理,大量堆积在一起,容易造成发热变质,大幅度地降低了食用口感和种子发芽率。如遇阴雨天气,更容易造成霉烂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霉变发芽变质等原因造成的粮食损失达粮食总产量的5%。以我省为例,2013年,粮食产量655.9亿斤。按照5%的损失率计算,损失粮食32.8亿斤。按每人每天食用1斤粮食,可供900万人一年的食用量,这一数字是惊人的。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既能有效防止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粮食发芽、霉变等损失,又能提高粮食品质、耐贮性和加工性。同时,又可以防止自然干燥对粮食造成的污染。因此,发展粮食干燥机械化技术,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使到手的粮食损失降低到最低点,是实现粮食丰产丰收的重要条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迫切需要。各级农机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推动粮食烘干机械化。

      二、粮食烘干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首先,粮食总量增加需要发展粮食烘干。 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已连续十年实现了粮食十连增,粮食增加了就会出现储存问题,而这么多的粮食储存就催生了对粮食烘干的需求。 其次,土地流转加快需要发展粮食烘干。 随着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土地逐步向合作社、大户集中,促进了规模化经营,使收获的粮食品种趋于一致,有利于粮食烘干机发挥作用。 第三,农民观念转变需要发展粮食烘干。 目前,国内粮食期货市场逐步兴起,加之粮食价格波动,许多粮农特别是粮食生产大户也改变了之前一收获就出售的习惯,而是不急于出售,把粮食先储存起来,等到行情好、价格高时再出手,这样在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型烘干设备就有了用武之地。 第四,粮食消费群体对粮食品质要求提高需要发展粮食烘干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人们对粮食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潮湿霉变的粮食或者自然晾晒时受污染的粮食,品质下降,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迫切需要运用烘干的方法来保证粮食的品质。同时,近年来,粮食加工流通企业不断增加,粮食烘干的需求更加旺盛,粮食烘干机械化市场前景大好。

      三、粮食烘干水平较低,亟需加快发展。从粮食生产全过程看,主要粮食作物耕整、播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13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2%。其中,小麦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收获水平都在90%以上,玉米机播、水稻机收水平分别为86.9%和93.7%,就连长期“拖后腿”的玉米机收、水稻机栽植这两块“短板”也在快速补齐,2013年,全省玉米机收、水稻机栽植水平分别达到56.5%和31.8%。然而,机械化烘干这一粮食产后加工处理环节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即使自2012年起,粮食机械化烘干有了较快发展,但差距依然明显。2013年全省粮食烘干机械保有量为4018台,理论烘干能力280万吨(折合56亿斤),烘干机械化水平仅为8.5%,远远滞后于耕整、播种、收获等环节,成为制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最薄弱的一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危及粮食安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步伐。

      四、强化推进措施,加快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 一是要 培育经营主体。 继续落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系帮扶制度,帮助协调解决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经营用地问题,鼓励、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烘干,把粮食烘干机械化作为社会化服务的内容,使粮食烘干服务组织和种粮农民双受益。 二是要强化行政推动。 积极举办粮食烘干观摩会、演示会,大力开展粮食烘干技术培训,切实加强宣传、示范、引导,推广应用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使粮食烘干由水稻产区向小麦、玉米产区拓展。 三是要加大补贴力度。 粮食主产区要充分发挥好农机购置补贴的效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把粮食烘干机械设备纳入重点补贴机具范围,加大烘干机械设备的补贴力度,提高补贴额度上限,引导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

      同志们,安徽是粮食生产大省,发展粮食烘干意义重大。各级农机部门一定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扶持措施,积极推进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为促进安徽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