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粮食局关于印发《创建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活动方案》的通知

08.12.2017  15:12

各市、县(市、区)粮食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国家粮食局决定开展“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根据国家粮食局工作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粮食局制定了《创建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粮食局

                                                                                                                                    2017年12月7日

 

 

创建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活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粮食流通监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粮食局决策部署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监管,以政策性粮食行政监管为主线,以执法检查和大要案查处督办为重点,以创建创新示范单位为抓手,着力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效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大局,创新示范。服务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的大局,树立法治思维,完善法治措施,创新执法方式,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可复制、可推广的粮食流通监管新方式新方法。

2.严格标准,分级负责。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化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细化创建内容。实行“谁推荐、谁审核、谁负责”的工作机制,严格评选,优中选优,宁缺勿滥,确保创建质量和示范效果。

3.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实行当年创建、次年认定、周期管理。每一个评选周期为 5 年。因故被撤销称号的,3 年内不得再次申报;从命名授牌之日起满 5 年的自动退出,符合创建条件的可再次申报。

4.以创促建,分类指导。对照创建标准要求,查找自身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制度措施,加强分级分类指导,推动粮食流通执法监管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三)创建目标

通过开展创新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促进执法重心向基层倾斜,执法机构、执法人员、执法保障进一步加强,监管责任、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人防能力全面提升,技防措施不断加强,法防机制逐步完善,群防手段更加丰富;部门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管体制更加健全。

二、基本条件

(一)认真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对辖区内中央和地方企业收购、储存、销售国家政策性粮食(中央储备粮除外)的数量、质量、储存安全,以及其他各类涉粮企业执行粮食政策法律法规情况,依法依规进行执法督查,切实履行行政监管主体责任。

(二)全面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模范履行粮食流通监管职责,监管经费、执法装备保障有力,及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监管任务。

(三)本地区执法督查工作在人防、技防、法防、群防等方面,至少有一项有创新、有成效、可示范、可推广。

(四)近 3 年没有行政诉讼败诉和行政复议被撤销、变更、责令履行的案件,领导班子和行政执法人员无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辖区内未发生被上级部门督办的重大涉粮案件。

三、创建内容

(一)增强人防力量,带头提升监管能力。加强粮食流通监管机构、监管队伍和执法督查能力建设,严明监管纪律,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监管人员培训,保障监管经费,充实监管装备,为依法管粮提供坚强保障。

(二)提升技防水平,带头创新监管方式。建立粮食行业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公布执法检查事项清单,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四不两直”等执法监管方式,积极探索移动执法、自动监控等智慧监管,增强监管实效。充分运用“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实行在线监控。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完善粮食行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制度,依法将相关信息纳入当地或上级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平台)。

(三)加强法防力度,带头完善监管制度。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带头完善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进全省粮食系统“查治守保促”专项治理行动和“粮食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检查程序和自由裁量权,加强与综合执法等部门协调配合,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健全定期巡查、随机抽查、举报投诉受理、案件查处移送报备、执法案卷评审、执法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层级督导,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

(四)发挥群防作用,带头消除风险隐患。加强信访信息研判和舆情监测,带头建立完善涉粮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等;对容易激化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依法依规处置,化解不稳定因素。把群众诉求作为群防群治的重要抓手,深挖问题线索,及时堵塞漏洞,剖析矛盾成因,增强监管的针对性。

四、创建程序

创新示范单位按照基层创建、申报推荐、审核公示、命名授牌的程序产生。

(一)基层创建。市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为创建主体,创建单位要编制创建实施方案,对照创建内容自评,并填写《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创建申报表》(附件2)。原则上,我省创建主体面向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二)申报推荐。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申报单位进行认真审核,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向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推荐。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本级开展创建的,创建材料直接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三)审核公示。省粮食局采取实地核查方式,对申报创建的单位从严从紧把关。拟推荐名单将通过网站等渠道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或公示结果不影响的,上报国家粮食局。国家粮食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适时组织实地抽查,对审核合格的候选名单,通过政府网站等渠道公示5个工作日,接受社会评议和监督。

(四)命名授牌。通过审核公示的申报单位,国家粮食局将授予“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称号,发文通报并命名授牌。对命名授牌的创新示范单位,国家粮食局在推荐评选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优惠政策扶持等方面优先考虑,并选择部分代表性强、示范作用明显的先进典型重点宣传。

五、撤销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创新示范单位称号:

(一)粮食监管机构不完善、监管职能落实不到位的;

(二)发生重大违法行政案件的;

(三)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违法犯罪的;

(四)辖区内发生重大涉粮违法案件,查处不力或被上级部门挂牌督办的;

(五)监管工作水平严重滑坡,辖区内涉粮违法违规案件频发多发的;

(六)其他应当撤销创新示范单位称号的情形。

撤销称号一般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并报国家粮食局撤销;因辖区内发生重大涉粮违法违规案件被国家有关部门督办或国家有关部门抽查发现达不到创建要求的,由国家粮食局直接撤销。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要加强统筹协调,广泛发动,上下联动,强力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二)抓好组织实施。各市(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创建内容,严格评审程序,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要注重总结宣传经验,培树先进典型,真正把求真务实、敢于创新、成效明显的先进单位推荐出来。要加强创建活动全过程的调研指导,确保创建活动质量和活力。

(三)强化督导抽查。严明工作纪律,对弄虚作假、违规评审推荐等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各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督导,国家粮食局和省粮食局将不定期组织抽查。国家粮食局要求,抽查发现达不到条件被撤销称号的,相应核减次年该地区申报创新示范单位比例。

(四)做好创建衔接。首批命名的创新示范单位,原则上从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中择优推荐产生。对2011年至2016 年被授予的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和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鼓励在原有基础上,积极组织创建创新示范单位,达到创新示范标准的,可优先推荐。自第二批创新示范单位命名之日起,原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和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自行终止。

(五)材料报送要求。创建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向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交创建方案、自评报告和《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创建申报表》共3份材料,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本级创建的,要向省粮食局提供上述3份材料。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收到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创建材料后,要及时审核并向省粮食局提交审核报告(报告要写明审核是否通过)。12月15日下班前,各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向省粮食局报送以下材料:本地区创建方案、辖区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创建材料、审核报告,其中后两份材料没有单位申报创建的不提供。

 

 

附件:1. 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创建指引

          2. 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创建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