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铁军鏖战八闽啃下“硬骨头”

26.01.2015  11:23

    1月25日,中石油管道局对外宣告,西气东输三线(下简称西三线)福建段管道工程主体建设完工。管道局西三东EPC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杨明新称:“这表明,经过一年零8个月的艰苦鏖战,中石油管道铁军终于拿下了管道建设史上最难啃的‘硬骨头’。”

  西三线管道工程是我国继西一线、二线之后,又一条横贯东西的能源大通道,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的国家重点工程。工程分西、中、东三段建设。西段于2014年8月建成投产,中段和东段分别进行前期准备和在建之中。由中石油管道局承建的东段福建段自2013年5月开工,被认为是工程建设难度最大的管线。在该管线主体完工前夕,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进福建,现场探访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管道故事”。

   “建设难度最大”的管道项目

  据了解,主要以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为主的西三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至福建福州,全长7378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等10个省、自治区,设计输气量每年300亿立方米。由中石油管道局承建的西三线东段福建段,起自江西瑞金与福建长汀县交界处,止于福建省福州末站,线路总长571.3公里。

  “西三线福建段是管道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管道局西三东EPC项目部负责人郝虹晓介绍说,受地形和气候条件影响,管道施工难度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福建原本多山,而管道又大部分途经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施工艰难;同时,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仅雨季时间长,有效工期短,而且多台风,常常引发暴雨山洪,工期风险高。

  杨明新说,福建段管道建设另一个突出难点是征地协调难。数据显示,原福建段预估的征地资金为8.5亿元,后来不得不调高到12亿元。西三东EPC项目部主管协调工作的副经理耿毅分析说,福建属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沿线城镇、村庄、厂房密集,沿线规划区分布较广,当地百姓的“椅子坟”较多,协调难度非常之大。

  “我今年已58岁,参与建设包括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等重大项目在内的16个管道工程,感觉西三东福建段的施工难度最大。”这是管道五公司项目部经理张德民发出的感慨。他告诉记者,五公司承担着闽西山区204.5公里的管道施工任务,峰险谷深不说,沿途还要穿越铁路11次、高速公路8次、国道17次、中型河流6次,隧道内管道安装23处。

  在管道一公司项目部采访时,项目经理孙骥钊告诉记者,一公司负责146公里管道建设任务,其中山区段占到129公里,陡坡达98处。特别是泉州、南安等地山区,多为花岗岩地质,不仅需要爆破作业,而且常常一个地方要进行三、四次爆破……

  “作为中国管道建设的铁军,施工难度再大也吓不倒我们。但征地协调难却让人头疼。不过,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管道局五公司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周平在谈及征地协调工作时,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老赵收稻”的故事。

  那是2014年7月,五公司管道施工机组在途经龙岩市连城县新泉镇一处稻田时,遇到了一位“钉子户”老乡,说什么都不让通过。项目部外协员赵连平望着田里已经成熟的水稻,心里有了主意。他提前悄悄准备了一把镰刀,盯准老乡收割水稻的日子,一撸袖子扎进稻田帮人家干起活来,而且一干就是一整天。看着老赵湿透了的衬衫,老乡被感动了,当场表示:“收完水稻就腾地,绝不影响管道施工!”

   “环保要求极高”的能源通道

  “福建省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省森林面积达801.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5.95%,连续38年位居全国第一。”陪同采访的管道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季滨告诉记者,西三线福建段沿线植被茂密,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极高。因此,管道局各施工单位在管道施工中特别注重生态环保,努力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小限度。

  据管道三公司项目部经理姚念双介绍,他们从建设队伍进驻施工现场第一天开始,就开展了全员环保知识培训,要求大家严格落实环境、水土保护管理措施,确定了“零污染”的目标,坚决不允许发生一起因施工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事件。按照扫线、开挖、焊接、防腐和回填五紧密同步施工的策略,真正做到“保护沿线青山绿水,建设绿色管道工程”。

  在管道四公司项目部采访时,项目书记张展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管道拐弯”的故事。

  管道拐弯的地方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的九鲤湖风景区。该景区距县城31公里,海拔590米,属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中国祈梦文化的发源地。九鲤湖以湖、洞、瀑、石四大奇景著称,尤以飞瀑为最,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按照最初的施工设计方案,管道将直接穿过这一景区。

  “穿过风景区,将对区内文化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作为负责该段工程的施工单位,我们四公司积极与业主、设计方及当地环保部门协调,变更设计方案,最终让管道拐弯绕行风景区。”张展说,改线后的管道位于九里湖风景区东侧,不仅地表为灌木丛生,而且要翻越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摩天岭”的山头,陡坡长约172米,坡度达45度。整段地层多为坚硬而完整的岩石,岩体需多次爆破才能开挖出管沟,投资强度和施工难度都因此大大增加。

  只要能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小,中国石油人宁可增加投资,管道建设者不惧施工艰难。据介绍,面对45度的岩石大陡坡,四公司的小伙子们专门设计了特种工具——“滑撬”,同时利用在缅泰管道项目建设时期设计出的锯齿形山地特种车,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而且现场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8%。

   “政治意义深远”的和谐工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三线福建段管道不仅施工难度大、环保要求高,而且还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首先,西三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的“混合所有制”项目。按照中石油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北京国联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宝钢集团共同签署的《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合资合作框架协议》,中石油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西三线管道建设,有利于引导和带动民间资本向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其次,按照规划,西三线不仅要为来自中亚的300亿立方米新增天然气资源找到出路,还将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提供重要气源保障。而且,从远期规划来看,这条管道未来还可能通过福州末站实现向台湾地区供气这一良好愿景。

  “正源于此,管道局领导对西三线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张季滨介绍说,在福建段工程开工之际,管道局局长赵玉建、党委书记孙全军等领导对全体参建员工提出要求,要大家站在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在重视工程质量和生态环保的同时,还要注重和谐施工,把管道建成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和谐工程。

  在说起“和谐工程”的话题时,管道一公司项目部协调员杨刚指着悬挂在项目部墙壁上的一块金灿灿的牌匾,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公益路”的故事。

  原来,一公司承建的管线要途径泉州南安市洪梅镇。在管线踏勘时,项目领导发现洪梅镇通往梅溪村的路上,有一块15米高的巨石挡住了道路,道路不仅被迫转一个45度的弯,而且巨石还遮挡来往行人的视线,导致该路段交通事故频发。项目部研究决定,帮助村民除掉巨石,修直道路。

  为不影响百姓正常出行,项目部先修建了一条临时通道。他们采用分批次爆破的施工方法,将巨石逐层爆破清除;随后又避开百姓出行高峰期,抢抓时间施工筑路。项目经理孙骥钊现场督战,项目部投资10余万元,为当地百姓修好一条长83米、宽8米的“公益路”。村民们深受感动,他们将一面写着“企业情 公益心”的牌匾送到项目部。

  在三公司项目部,CPP309机组长叶广岳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削断崖”的故事。

  管道在行至漳州市华安县丰山镇后壁村时,要途经一家水泥管厂。为了减少对这家民营企业的影响,三公司项目部领导决定采取削断崖的方式将管线下沉40米,由此形成一个65度的陡坡,不仅施工难度大大增加,还要多增加成本50多万元……

  蒙蒙细雨中,记者随同三公司项目部经理姚念双来到断崖边采访。水泥管厂的林老板闻讯赶来,向姚念双再次伸出大拇指。他说:“中石油管道人不只是为我们构筑清洁能源通道的绿色使者,同时也是处处为我们百姓着想的贴心朋友。”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