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算好“三本账” 打赢东北振兴这场“硬仗”
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薛建成
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黑龙江,深入农村、企业、林场、科研单位,就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进行考察调研。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东北三省的路线图,从2013年8月考察辽宁到此次的黑龙江之行,短短三年间,足迹遍布白山黑水间。每一次考察调研,都饱含着总书记对这片黑土地的真情,坚定着振兴东北的信心与决心,更为东北三省走向复兴、实现涅槃指明了道路。奔走在振兴之路上,算好生态、经济、民生“三本账”显得尤为重要。
算好“生态账”,让东北振兴之路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调研时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并且指出,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不占优势,对现有生态资源保护具有战略意义。诚然,东北在生态资源方面算是得天独厚,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原始森林,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等河湖的滋润,有中国最大、世界闻名的扎龙湿地等让东北儿女引以为豪的生态“财富”。然而,东北也因拥有煤炭、石油等宝贵的矿产资源,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在振兴东北的进程中,要变矿产资源衰减的压力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动力,深刻理解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语重心长,充分挖掘东北三省在原始森林、冰雪等方面的生态资源优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变理念为行动,变优势为财富,为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攒足生态财富,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算好“经济账”,让东北振兴的家底更殷实。离开经济的发展,一切发展终将因根基不牢而成为“空中楼阁”。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首个下到的团组就是黑龙江,并在座谈讲话时指出,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这话不仅仅为黑龙江所说,更是对东北三省所提,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会后不久,国家便发布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从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个方面,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指明方向、提供支持。期待东北地区能够抢抓机遇、奋发有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闯出一条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为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算好“民生账”,让东北振兴的成果惠及更多东北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期间强调,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成为新一届党中央集体作出的庄严承诺,通过近三年多的努力,一系列惠民政策纷纷落地生根,全国人民也享受着一道道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福祉。在振兴东北过程中,更须以民之所想、所需、所盼为导向,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要践行“六民”要旨,念好民生“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将更多的资金、政策向民生领域倾斜,补齐居民收入、精准扶贫、公共服务三块短板,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现实最需要的民生难题。
唯有算好“生态账”“经济账”“民生账”,才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发展,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发展,有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坚决拥护推动发展,才能够打好“振兴东北”这一新的“战役”,最终赢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胜利。
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