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 缔造合肥硅谷
○科大校友参观冷却塔模型
合肥筑巢引凤,而凤还巢也将改变这座城市。
今天,这16位回到合肥二次创业的企业家们,也给合肥带来了他们的梦想——
重振科大精神,在合肥缔造新的硅谷。
记者试图通过这些企业家们所带来的项目,为你揭秘他们将为合肥带来怎样的改变。
未来铁路通讯年销售额1.5亿元
当你想到一个看似很酷的产品点子时,你该怎么办——究竟这会是像10年前来势汹汹但死成一片的平板计算机一样,还是成为卖翻全世界的iPad?
曾经有人说过: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点在于,你的创意能量和技术能量是否足够撼动这个世界。
“在国外时,最大的感觉就是科大的校友,无论在哪里,技术都是被肯定的。很多校友在硅谷,美国人都觉得很厉害,拥有的技术条件很好。”科大83级地球物理系毕业生沈浩在谈起自己的公司时信心十足。“我的博飞就是靠技术取胜。”
沈浩的博飞通讯创办于1988年,主要从事铁路行车监控及通信领域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铁路提供安全保障分析所需的系统产品。铁路的列车运行状态信息系统、车载数据检测预警系统、机车安全预警系统、机车能耗监测系统等都是他们所研究的范围。
在他的规划中,5年后,这些新技术可实现每年1.5亿元的销售额。
北斗天线 打破美国GPS垄断
不想做和前人一样的东西,科大创业者们一直这样践行。
科大96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毕业生吉青,从创业伊始就决定不走寻常路。他创办的海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做北斗天线的研发与制造,目前其所创造的产值正在成倍的增长。
提起卫星导航,大家想到的都是GPS。不过,GPS卫星系统是美国的,免费给全球用。“免费的结果是服务质量无法完全保证。而北斗,就是国产的GPS,就是要打破美国的GPS系统的垄断。不仅可以在国家安全上给予保障,也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过去我们是给出去,现在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技术,全部拿回来。而且,我们不仅要把它们拿回中国,还要拿回合肥,拿回科大。”吉青如是说。
“小的时候想要成为科学家,长大之后发现,实业也可以救国。当然,现在不是救国,而是以更好的生产力、技术,去助力合肥的发展,壮大科大的力量。”中科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张立野还透露,有一家入驻的企业,核心研发中心在美国硅谷。“但是,他们所有的成果,都是回到国内申请专利。改革开放初期,创业可能靠的是大胆。现在,必须要靠技术。以后,将有更多的高精尖专利出自于合肥。”
抱团合作 高精尖跨界融合的力量
每一个企业都至少是亿元产值的体量,16位企业家一起回肥,相当于16个亿元产值的项目落地合肥;而如今,他们聚集在一起抱团发展,又将会形成一个更大的产业集群,创造更多的神话。
据了解,昨天第一批集体回肥二次创业的这16位企业家,至少会给合肥带来三个新的产业体系。而在交流中他们发现,跨界融合,抱团发展还将创造更多的奇迹。
“例如地理信息系统、车联网、微地震、石油勘探,大家自己也没想到可以合作。但其实交流之后才发现,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可以与微地震研究的企业合作形成集群,带来行业的共振。再例如,研发水节能的企业和研发电气节能产业的企业,他们的客户群体其实一样,可以共享客户资源。”中科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张立野认为,虽然科大人也创立了类似于科大讯飞这样的上市公司,但科大人做企业,一般只做自己所专业的东西,校友之间合作不方便,16家企业集体回合肥,聚集在一个产业园里,能很好地把科大校友的资源进行融合,实现资源共享,跨界融合。
“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将是跨界融合与扁平化的,这也是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方向。”
相关新闻
70位合肥院士的背后
早在2011年,合肥拥有的两院院士总数还停留在51名。而进入2012年,在肥服务的院士人数则猛蹿至60名。如今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达到70名,合肥汇集的两院院士人数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若按1658名两院院士总人数测算,意味着平均每100名院士中就有4人在合肥。
可以吸引如此多的高精尖人才,除了情感上的因素,还得益于合肥的加速与务实。
记者从科技部门了解到,在合肥,每个新兴产业后面必须要跟进“一家研究院”,“一批龙头企业”,“一批项目”,“一批人才”,“一项政策”。这被称为合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五个一工程”。
相关链接
16位企业家与他们的公司
80级物理系张岩
创办企业:北京道卓科技有限公司
特色:研发智能硬件,如智能烹饪设备——全自动炒菜机。设想一个场景,四个微波炉大的自动炒菜机插上电源后,我们从冰箱拿出盒装原材料并倒入,机器自己识别是什么菜,调出相应程序。只要把盘子放好,机器可以全部自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