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市场火爆 2014年市场规模达88.4亿元

27.01.2015  12:19

      近日,基于海量用户行为和调查数据,网易云阅读发布《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称:中国人2014年移动阅读的图书量已经超过14亿册。此前,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也发布过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报告,透露了当前移动阅读的用户规模已达2.42亿的数据。易观、掌阅等发布的各大类移动阅读报告无不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阅读市场已经开始爆发。
  古人藏书汗牛充栋,今人把图书馆装在口袋里;古人读书废寝忘食,今人手机不离手,边看边走。相比传统的线下阅读市场,移动阅读市场是个玩法不同、声色迥异的江湖。


   去年市场规模88.4亿元      阅读成移动互联网强需求
  2014年6月中国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上网比例,手机上网在国内的普及造就了手机阅读的普及。
  知名研究机构易观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88.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1.4%(不含手机报收入)。
  庞大的市场,引来群雄逐鹿。2013年9月10日,腾讯文学在北京宣布,在手机QQ中加入“QQ阅读中心”,主打社交阅读,同时,还宣布知名作家莫言成为首个入驻QQ阅读中心的作者。“根据我们的调查,阅读是手机用户非常重要的需求之一,甚至不亚于游戏。”腾讯公司即时通讯线副总裁殷宇说,腾讯希望在整个产业蓬勃发展中能够分到最核心的一杯羹。
  除了腾讯QQ阅读,掌阅iReader,网易云阅读,中国移动和阅读,中国联通沃阅读,熊猫看书,塔读文学……各种移动阅读应用都有为数众多的忠实拥趸,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移动阅读市场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易观智库的分析师认为。从用户付费的角度来讲,由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增长,移动阅读客户端版本升级较快,内容资源质量更高,用户阅读体验也更为丰富,其较传统纸质书具有价格低、占用空间小等优势,促使更多用户从纸质端转移到移动阅读端,用户对移动阅读的付费意愿也越来越高。掌阅iReader高级副总裁贾生亭新近透露,“从2012年开始,我们公司已经基本实现盈亏平衡,财务状况比较健康,主要通过向用户收费以及和出版社/作者分成来获得营收。
  用户付费是当下移动阅读端的主要盈利点。先免费试读前几章,勾住了读者的“腮帮子”,后面的章节就要收费了,这是移动阅读端通用的路数。像莫言的《红高粱》,在掌阅iReader上被分为28章,前5章免费阅读,想继续看,就得付费了。费用为200阅饼,也就是人民币2元钱。页面统计显示,上周已有452755人看过该书。如果这些读者全都付费看下来,意味着该书仅在该阅读端一周就收获90余万元。记者联系掌阅方面获悉,这45万余读者,并非全部付费阅读,其中不乏仅看了前5章的人。即便如此,一周动辄45万余人的阅读基数,足以折射出一本好书在移动端的“钱途”。
  粉丝经济是目前移动阅读的新盈利模式,以“打赏”为代表的粉丝经济受网络文学市场新捧。所谓“打赏”,最早是由盛大文学的网络小说阅读发明的,用于读者给自己心爱的作者额外“派发”红包。那意思是,我读了你的作品,觉得受益了,就“”你银子,向你致谢。比如,新近登上移动“和阅读”的“打赏榜”冠军的,是作者“我本纯洁”写的《妖道至尊》,这个显示为240.8万字、791章的玄幻奇幻作品,获得了163次“打赏”。赏钱从一元到几十元不等。
  厂商的收入结构也在发生调整,他们逐步加大版权运营的收入比重。其中,QQ阅读母平台腾讯文学挖角多位“大神”作家,增加明星的储备量,重点发力文学的泛娱乐化运作。塔读、百度文学等厂商也加大授权旗下作品的游戏、影视改编力度,通过版权开发,作品的明星效应得到叠加,为平台沉淀大量忠实用户,增加平台收入,移动阅读市场规模效应逐渐彰显。


   未来移动阅读:内容依旧为王
  近日,知乎上关于移动阅读的探讨也颇为热闹。一位自称是移动阅读器研发人员表示,当技术门槛都消失的时候——大家都在统一平台下发行内容或者有了非常简洁的内容制作工具、用户体验都能做得足够好了之后,移动阅读市场最后拼的,依然是内容质量。“你看现在传统图书市场拼的是什么,那么,未来移动阅读拼的也就还是那些。
  事实上,优质内容已经成为当下各厂商重点挖掘和争夺的重要阵地。据易观方面观察,各运营商纷纷大手笔获取原创内容的版权。一些在市场上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原创作者和作品版权资源等“明星作品”尤受青睐,运营商都希望获得其版权首发上线,以此来维持自身平台热门优质内容的存库量,留住和吸引更多用户。
  携手传统出版商,是移动运营商获取优质内容的主渠道之一。毕竟挖掘好作者、好作品,一直是传统出版商的强项。记者从掌阅方面获悉,目前已有不下300家出版社与之签约。
  而传统运营商为了走出困境,也有融入移动阅读生态圈的利益诉求。近两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有意识地将自己定位为网络阅读的“内容提供商”,把他们挖到的好作者、好作品提供给移动阅读运营商。这样一来,传统出版商也就成了整个移动阅读生态链条中的一环,可以从这块越做越大的“蛋糕”中分到属于自己的份额——一般来说,一部作品借助阅读应用平台创造收益之后,移动平台、出版社、作者三方分成。
  业内人士指出,在市场竞争下,移动阅读市场或能催生一批优秀的作者与作品。


  相关链接
  2014年移动阅读哪些作品最火
  哪些作品网上最火,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人当下的阅读口味。
  掌阅iReader阅读分析报告显示,去年最受欢迎的作品第一名为《何以笙箫默》,二至十名分别为《红高粱》、《大漠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洗脑术》、《货币战争》、《青春》、《小时代3.0刺金时代》、《纸牌屋》、《后宫如懿传》。
  在财经传记书中,马云最火,前十名图书中有三本是写他的;文学传记书籍类,仓央嘉措、林徽因、张爱玲、三毛备受关注;名人传记方面,康熙、曾国藩、拿破仑、普京都很走红;文艺明星方面,孟非的《随遇而安》和大鹏的《在难搞的日子笑出声来》十分畅销;小说方面,《时光的尽头》、《匆匆那年》、《趁一切都来得及》很抢手;经济类书籍中,货币战争和大数据题材十分火热;电子商务方面,如何开网店、玩微信、如何进行互联网营销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此外,销售技巧和管理经验以及演讲口才等,仍然是大众学习的热门材料;在机械书籍方面,汽车维修、电脑维修、手机维修稳居前三。


   消遣娱乐:移动阅读这样火起来
  1.大家为嘛选择移动阅读?
  67.4%的人把移动端的阅读当成是一种消遣娱乐、打发时间的手段,而传统意义上的增长知识、提高自我修养,则排在次要位置。
  近日,网易云阅读对读者移动阅读的目的、时间等做出了一份颇为翔实的调查报告。
  网云表示,其移动阅读报告是基于大数据加之深入调查产生的。
  自称是“国内最大的移动书城”的网易云阅读,目前藏书量达46万册,在过去一年,其用户共产生32亿人次阅读。
  网云报告指出,67.4%的人把移动端的阅读当成是一种消遣娱乐、打发时间的手段,而传统意义上的增长知识、提高自我修养,则排在次要位置。
  记者对本市部分读者的采访,与网云的调查大致吻合。在周邓纪念馆地铁站台,一位戴眼镜的天大建筑系大三女生告诉记者,自己正在看掌阅上的一部悬疑小说。她说在等车、坐公交等碎片化时间,不可能看那些艰深复杂的知识性强的内容,“也就是打发时间,放松心情。真正专业性强的内容,还得静下心来翻书细品。
  南开区白堤路上咖啡馆很多,几乎每家咖啡馆里都摆放着一些图书和“时令”杂志,也都提供免费WiFi。记者发现,前来喝咖啡的年轻人中,低头刷屏阅读的人比翻阅纸质图书的多,“圈子里都在热议某部穿越小说,如果不跟进,聊天时就插不进话,显得out。”“90后”小汪不好意思地解释。从网上找谈资,是不少“90后”情系移动阅读的目的之一。据网易统计,有7.6%的用户认为阅读内容可以作为相亲的谈资,这种想法大多来自21-30岁男生。
  实惠,是很多年轻人迷上移动阅读的经济因素。习惯于移动阅读的读者大多选择包月。5元或者8元,基本能看50本书。记者搜索发现,某款阅读应用的“都市言情包”,5元钱,含图书50本,“图书价值3000元”,“订购用户88万人”,包内“热书”有《丑妻错惹高富帅》、《独宠小娇妻》、《总统少爷跪地求婚》、《爹地别惹我妈咪》……一股又嗲又腻的世俗味道。其中,也不乏正儿八经、庄严肃穆的“月包”,某阅读应用推出的“商业文化包”,8元/月,50本,订购用户50万人,内含格林斯潘、王石、马云、梁漱溟、基辛格、李肇星、樊纲、张维迎等的力作。与其中任何一本动辄就几十元的纸质书相比,这个“月包”的性价比的确让人难以抗拒。


  2.哪些人热衷于移动阅读?
  在年龄分布上,19-30岁用户占据了60.94%,成为移动阅读的核心用户,其中19-25岁的年青人尤多。职业结构集中在工薪阶层、学生,学历也集中分布在高中以上、硕士以下。
  在男女比例逐渐均衡的移动互联网分布中,移动阅读用户表现明显的性别偏差:男性用户占了72.56%,远远超过女性用户。这与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性别表现刚好相反,图书馆里看书的女生占了一半以上。
  网云方面分析,这种差异可以从阅读的内容属性得到解释。出版图书更偏知识性,以传统文学为主,或许会吸引一些勤奋学习的女生。对男生来说,他们大多不太喜欢安静地呆在图书馆,移动设备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而且移动端网络文学趣味性、娱乐性更强,因此更合他们胃口。
  在年龄分布上,19-30岁用户占据了60.94%,成为移动阅读的核心用户,其中19-25岁的年青人尤多。职业结构集中在工薪阶层、学生,学历也集中分布在高中以上、硕士以下。
  记者在本市读者中采访发现,多年浸淫于纸质书本的老读者,大多不习惯于移动阅读。“手不释卷的感觉才平实。一本好书摆在案头,就像一位老朋友,什么时候想起来就翻几页,反复品味,这样的阅读体验绝不是那种快餐式的移动阅读能够替代的。”本市一家纸媒的副总如是说,“而且,一些移动阅读书城里,触目所及多为玄妙奇幻、穿越重生的题材,没兴趣。
  “两种阅读各有千秋,我都离不开”,天津大学一位四十出头的副教授对记者说,他近来正在阅读纸质的《美联储》,标价99元,从当当上打了6折花59元买到,已经觉得很划算了。可是,跟移动阅读端的价位相比,这简直成了天文数字。在移动端,一个含有格林斯潘回忆录、货币战争等类似题材的“月包”,50本,才8元。这些书还可下载保存,读书笔记等也可存储云端随身携带,永久保存。“以前出门在外,都会带本书随行,陡然增加了负担。现在好了,带上手机和充电器,就等于装了个图书馆,就是轻松。”不过,这位副教授表示,一些有文物价值的纸质书,比如部分明清禁毁小说、文革读物他还是会从书市或网络上想方设法淘回来珍藏的,而对于电子图书他肯定没有这份情怀。另外,尽管移动阅读APP相继推出“护眼”等功能,但相比纸质书本,他认为移动端阅读还是略微更累眼睛。
  一些“85后”“90后”年轻人则表示,移动阅读之于他们不再是刻意的行为,更多的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现在房价这么贵,在大都市里有一套能塞得下自己的小房子就很知足了,不敢奢望有间独立的大书房。有了移动书城,无书房的烦恼化解了一大半。”去年刚刚走出天大校门的“90后”小伙子杨阳笑着说。


  3.什么内容受大家欢迎?
  从移动阅读的内容来看,喜欢网络原创的用户远高于传统文学,是传统文学的2倍多。可见,对于年轻化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来说,他们更喜欢故事性、娱乐性强的内容。
  在网络原创领域,都市(含官场)、玄幻、言情是最受用户喜欢的三大类型。其中,官场内容爱好者多为30-50岁的男士,以上班族公职人员为主;言情内容爱好者集中于15-35岁的女性,学生和上班族为主,说明言情小说是俘获女生眼泪的“杀手锏”;玄幻内容爱好者以18-24岁的大学生为主流,活在象牙塔里的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想象,更喜欢探讨玄幻、有趣的事物。
  虽说阅读是一种私人行为,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反映出各个地域的文化和经济特色。掌阅iReader阅读分析报告显示,最喜欢看历史、政治书籍的地区是北京,而最喜欢看互联网书籍的还是北京,反映了其历史和科技并存的特色。最喜欢金融和自我激励内容的地区是上海,最喜欢理财书籍的是广东和福建,最喜欢数据类书籍的是浙江。最喜欢言情小说的是湖南,最喜欢武侠小说的则是四川,山东、山西两个省份的读者则更关注文史、朝堂类书籍。最关注纪实作品的地区是内蒙古,最关注侦探推理书籍的地区是辽宁,最关注灵异故事的则是吉林。最关注婚姻书籍的是新疆,最关注探险的是青海,最关注常见病预防的是云南,而喜欢生活百态书籍的是重庆,最喜欢乡土文学的是陕西。最喜欢科普工具书籍的是河南,河北和江西读者更喜欢杂文期刊,最喜欢科幻题材的则是港澳台地区。


  4.何时何地进行阅读?
  对阅读场景的调查显示,移动阅读用户使用场景分布最频繁的是“床上”,其次是“公交车/地铁上”。可见,很多人习惯于睡前看几页书催眠,在上班途中候车、坐车的碎片时间翻几页书消遣。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12.7%的人会在马桶上读书,这与英国卫生纸品牌Charmin11月份的调查结果一致:1/3的人会在厕所时间阅读、处理邮件或者购物。
  就一周来说,周三活跃用户占比最低,随后一路走高,在周六达到了峰值,这意味着周三作为承前启后的一天,工作压力往往较大,空闲时间也相对较少,阅读行为回落谷底。而缩短时间尺度,一天24小时之内,除了22点睡觉前后,12点、18点分别出现两个用户活跃高点,看来午休、下班闲暇时间看看书成为很多用户缓解压力的手段。
来源 :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