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今年力争安排秸秆还田4000万亩
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渠道。记者从省农机局获悉,今年我省将力争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4000万亩,特别是秸秆重点禁烧区域,要求实现机械化全量还田全覆盖。
省农机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主产区,将全面开展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示范片建设,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每县建设示范片不少于10万亩。各地将从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省级安排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等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示范区建设。为调动农民积极性,今年财政将对小麦、玉米、油菜按照20元每亩、水稻按照10元每亩的标准,实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奖补。
实施中,我省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依托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行集中连片作业,整村、整乡推进。农机部门将重点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因地制宜,制定各地农机农艺结合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路线和作业规范,开展秸秆还田后土壤结构变化和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的监测研究。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发布
日前,省农委发布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包括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利用、饲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等渠道,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实施意见。各地可依据此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技术方案,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是将收获后的主要农作物秸秆全部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再根据下茬作物种植的要求应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埋茬,然后进行播种;或应用免耕播种机在未耕地上直接进行贴茬播种,秸秆覆盖地表。在具体工艺路线上,方案提出了麦玉两熟制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麦稻两熟制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稻油两熟制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三种类型。
饲料化利用分为青贮、氨化及微贮等三种。在基料化利用上,重点用于食用菌栽培原料。我省自主研发、重点推广、能够充分消耗作物秸秆的食用菌新品种幸福菇,目前合肥、淮南、阜阳、宿州等地已示范种植。栽培时将农作物秸秆先浸水,使之充分吸水,以达到软化效果。稻草浸泡24置36小时,麦秸、玉米秸、豆秸等需浸泡48小时后作基料使用。
秸秆还是好的燃料。方案提出,要建设秸秆制气集中供气工程,并优先在省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建设示范。此外,方案还提出要推广高温堆肥利用技术,利用夏季高温时节,将小麦、油菜、水稻、玉米等作物秸秆与人畜粪便、杂草等有机废弃物堆制经高温发酵腐熟成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