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今年秸秆还田实现作业面积2610万亩 成为秸秆综合利用主力
中安在线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将秸秆变废为宝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2014年,安徽省财政下达秸秆禁烧省级奖补资金11.4亿元,并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已制定了《安徽省秸秆禁烧奖补办法》、《关于对农作物秸秆发电实施财政奖补的意见》等多项管理办法。目前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秸秆发电,秸秆还田,高温堆肥。现在这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各是怎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部门。
记者从安徽省能源局新能源产业发展处获悉,到2014年9月,省内共建成16个发电站,装机规模45万千瓦,在建7个发电厂,装机规模19万千瓦。秸秆发电厂的建设标准是要求能一年持续发电6000小时,年发电量在1.8亿度电。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作物秸秆发电的意见》,按照装机规模每1万千瓦,需利用秸秆量10万吨核算,安徽力争2017年底,实现全省秸秆电厂装机规模达到150万千瓦左右,年利用秸秆量1500万吨左右。
秸秆还田从今年午季开始真正部署为重点工作,省农机局科教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秋季的秸秆还田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今秋已实现秸秆还田面积800万亩。今年上半年秸秆还田作业面积有1810万亩,占农作物收获面积的40%。未来几年中,占总面积比例将力争逐步扩大。今年还对各地采取秸秆还田补给措施,主要是还田作业补贴和购买机械补贴,作业补贴一亩地在20到30元,购机可有25%到30%的补贴。
科教处工作人员表示,秸秆还田需要在保证作物成熟的情况下进行,不同作物有不同收割机械,在收割同时,将秸秆实现切碎还田,有覆盖还田和翻耕还田两种类型。重要是保证下茬农作物的播种质量,让秸秆充分与土地混合,耕深不能少于15公分。虽然秸秆还田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但从长远看,增加了土壤有机制,对将来实现增收有好处。
记者从安徽省土肥站获悉,今年秸秆土壤高温堆肥,主要在淮北六市,和江淮之间的滁州、合肥、六安开展,实现了一百多万吨秸秆高温堆肥。群众支持,是高温堆肥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目前,农民通过买化肥就可以提高作物产值,加上青壮年劳动力在完成作物收割后,即刻返程,不愿再投入高温堆肥的劳动中,农民参与秸秆高温堆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省每年堆肥约在7500万吨。土肥站工作人员表示,从现代农业发展视野看,高温堆肥是改善土壤肥力,发展循环农业的契机,安徽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处于中下等水平,耕地土壤肥力还不高,迫切需要增加有机肥,但目前秸秆高温堆肥工作农户参与度小,补贴和技术支持不足成为制约推广的短板。(记者钱晶)